的股份占比中100抽五十一,李氏布行所有经营权皆在你手中,我不过问,每年告诉我财务状况即可。” “当然,需要任何帮助,随时可以跟我说。” 100抽51,对于现在艰难的李秋娥来说,完全是赚的。 她在乎的不是占比,而是李氏布行的招牌,这是她夫君为她留下来的,她必须要让李氏布行存活下来。 “为什么选我?” “我是一个商人,当今天子登基第六年,大宋商贸空前繁华,粮食那是朝廷管控的民生,制约太多,唯有衣着,有大利可图,而我本人,因为家族事业繁忙,并无闲余时间去经营,所以需要找一个人,我之前也说了,张记布行与朝廷官员瓜葛太深,我不想掺和进去,选你,是最好的选择。” 李秋娥看着赵桓,他能从赵桓眼中看出真诚。 当然,要演出这种真诚,对于已经在朝堂上和大臣们玩了六年的皇帝来说,实在太简单了。 赵桓补充道:“我已经在城东南买了一块地,那里作为李氏布行的纺织厂,对了,这种华兴纺车,我们是有专利的,属于他,永盛商社麾下第一科学大师叶崇。” 叶崇憨厚老实笑了笑:“其实都是赵官人的点拨。” 李秋娥又是一怔,这个赵官人,全身上下都透露出一种贵不可言的气质,又非常神秘,不知是哪家的公子。 不过转念一想,自己一个平民妇人,除了一个小铺,什么都没有,对方又能图自己什么呢? 在《李秋娥传》中,那些写书的作者,只会将李秋娥描述成一个吃苦耐劳,遇到生活的磨难,不服输,迎难而上,从最基层创造一个商业神话的传奇女子。 他们并不会提及李秋娥是受到某位权势人物的帮助,这样才会鼓励那些渴望财富的人前赴后继。 将李氏布行抓到手后,赵桓也没有多少其他事要参与进去了。 毕竟华兴纺车已经被制造出来,就等着大宋纺织业的空前爆发。 出了这么个东西,最睡不着觉的怕是参知政事唐恪了。 毕竟朝廷的品造局这一类的衙门,都是有生产布料、丝绸的。 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朝廷可以依靠大量的人力占据绝对优势,但现在情况似乎不太一样了。 而这一切,目前为止,谁都还没有察觉。 东京城的商业世界,依然处于一种正常的繁华当中,没有人知道,暴风雨即将来了。 皇帝回宫后,除了每天跟大臣们议论国事,最近又不知道脑子里那根弦抽了。 他想去植树! 没错,他想去植树! 当他说出这件事的时候,大臣们是一脸懵逼的。 植树? 种植树木? 盛世文武双全的皇帝不都爱打猎吗? 怎么这么皇帝要……种树了? 大家都知道皇帝的脑回路不一般,脑子弯转的急,但没想到转的这么急。 大臣当然反对,就像以前反对皇帝乱来一样,但这种反对在一片争吵后,就变成赞同了。 于是,在春风似剪刀一样将柳树裁得千丝万缕的二月,皇帝带着宰相,跑到黄河边去种树了。 按照皇帝给出的那套说辞,黄河之所以发大水,是因为河床太高,河床升高的原因是因为黄河两岸的树和草地都被破坏了。 皇帝作为天子,当为天下人表率。 所以,就带着宰府大臣们来种树了。 宰府大臣们的内心是崩溃的。 我们堂堂宰府大臣,日理万机,哪有时间来搞这些,皇帝你自己闲你自己来啊,拉上我们是几个意思! 他们心中一边抱怨,嘴里却在高呼陛下圣明! 他们以为皇帝只是心血来潮,很快这事也就过了。 皇帝来做作秀,然后为天下人做个倡导。 但没想到,回去之后的皇帝,还专门弄了一个衙署来做这件事,这个衙署不属于任何府或者院,而是直接向皇帝汇报。 由司法大臣张叔夜认领。 大臣们当然不知道,在接下来,大宋的工业时代一旦到来,对木材的需求是无法想象的。 总不能让东京城变成雾霾之都吧? 总不能让如此美丽的大宋山河,受到严重的破坏吧? 赵桓能想到的就是大量种树,在古代原本植被还很密集的情况下,再密集,再密集,让大宋形成这样的习惯,即便工业时代到来,也不会担心植被缺失,生态平衡被破坏掉。 ps:病来如山倒,今天一整天依然是全身无力,没有任何胃口,就喝了一些粥,不过比昨天要多了很多。 各位看在我都病倒还在码字的份上,给个票吧。M.PaRTsorDER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