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璟知道他是桑维翰,也不愿这样做。 要知道,往小了说,荆南关系日后伐吴大计,往大了说,攻伐整个江南,甚至是对付蜀地,荆南的作用都不可小觑。 一言以蔽之,荆南不容有失。 莫离见李从璟头疼,摇着折扇轻笑道:“荆南之行,兹事体大,兼又要谋梁震、杨吴两者,若是一人前往,难免疲于应付,力有不逮。依离之见,不如使离与录事参军同去。” 李从璟抬头看向莫离,对他会这样说很奇怪。 莫离绝对不会认为自己能力不足,应付不来荆南的局面,这点信心莫离该有,李从璟也有,并且李从璟相信莫离也有。莫离提出让桑维翰同行,无异于分功,虽说莫离从来性情洒脱,更无争权之心,但如此卖人情,也不符合他一贯潇洒自在的作风。 再者,就算莫离要桑维翰与他同去,也不会说什么“一人前往,力有不逮”这样的话,他应该很淡然的说“让录事参军跟着我去便是”,而不是“同去”。前者意思是此行以莫离为首,桑维翰就是个跟班随从,而后者却有两者合作,不分主次的意思。 这实在跟莫离当仁不让的风格不相符,怪不得李从璟好奇。 然而莫离都这么说了,李从璟也有意看看桑维翰的斤两,遂同意了莫离的建议,“既然如此,此行便让你俩同行。”又看向桑维翰,专门叮嘱道:“凡荆南之事,以长史为首,不得忤逆。” 能得到这份差事,有证明自己的机会,桑维翰就已经很满意,实话说他也不觉得以他的资历,能独霸这份差事,当下很是激动的拜谢。 桑维翰退下后,李从璟望着莫离,将自己的疑问说了出来,两人之间从来都无藏着掖着的事,“荆南之行虽然艰难,以莫哥儿之才,还无需旁人相助。再者,桑维翰此去,是帮忙亦或添乱,犹未可知,莫哥儿怎就愿意带他同行?” 莫离依然是淡然微笑,说出来的话却重达千钧,“敢问殿下,志在何方?” 闻听此言,李从璟也笑了。两人少年时,曾头顶星光,抱着酒坛子坐在院墙上畅谈天下、纵论古今、交换志向,彼时,李从璟说:“我向往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因为志高路远,必然征途险难,故而需要众志成城!”莫离摇着折扇起身,向李从璟告辞,“那是离生平唯一牵挂。希望十年后、二十年后,李哥儿还记得你曾说过,江山如画,那是你我共同的大道!” 说完这话,莫离笑而转身,挥扇出门。 李从璟怔怔看着那一袭白袍出门,嘴角笑意经久不去,没有人看到,不知何时,他眼眶有些湿润。 眼前这世上,论了解李从璟之深,非莫离莫属。 他知道李从璟的志向,所以他更加知道未来的艰难,由此更加明白人才的重要性。 桑维翰堪称璞玉,此玉质地如何,是否能够雕琢,他愿意为李从璟去试,哪怕要担莫大风险。 自古君臣有别,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哪个臣子敢对君王说这样的话:江山如画,那是你我共同的大道? 李从璟与莫离可以。 第495章 欲往荆南历波折,从龙老臣今如何(一) 李从璟和莫离将出使荆南的事情敲定下来,原本接下来只要上报李嗣源,使朝廷给予莫离使臣身份,莫离与桑维翰等人就能成行,谁知这样一件本不该有波澜的事却凭空出现了意外。 继去岁秋日贡举结束,二十三名进士进入朝堂为官,今岁开春以后朝廷又任命了许多直属州刺史,由此牵扯出一系列官员变动,洛阳官场可谓动静颇大,加之去岁年末安重诲被罢官,在这种情况下,朝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 李从璟在端明殿与李嗣源说起荆南之事,正要提出让莫离出使荆南的时候,李嗣源却示意李从璟先将此事放在一边,转而意味深长的说起了其它事,“自去岁年末,安重诲因濮州之事被罢官,赋闲在家,至今已历月余。你可能不知,年关前,安重诲甚至有意举家离开洛阳,回家乡养老,是朕相阻拦,才使安重诲未曾离开洛阳。” 安重诲被罢官之事,理由充分,并非有谁刻意打压,即便是李从璟本人,也未对他使用过分手段,现今李嗣源提起安重诲的处境来,李从璟不知李嗣源意欲何为,只能不动声色继续听下去。 李嗣源接着道:“朕未登大宝时,安重诲为中门使,随朕征战辗转多年,屡有功勋,乃朕之臂膀,朕能有今日之显贵,安重诲从龙之功不可没。朕继位以来,安重诲虽居功自傲,骄横无度,然观其作为,分内之事可算无大过失。” 话至此处,李从璟基本能了解李嗣源的意思了。念叨安重诲的好处,还能有什么用意,无非是有重新起用之心。然M.PaRTsORDeR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