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在二十一世纪,还是有很多地方的女人上学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嫁一个“好男人”,有一个“好归宿”…… 想到这些,林灯对郝文华还算客气地说:“郝先生,不好意思,你对于女子教育的看法,恕我难以苟同。我承认,女子若是读了书,会对孩子的教育有益,会给丈夫在新派人士面前添一些所谓的‘光彩’,但这不该是女子教育的最终目的。女子读书的目的应该和男人一样,是为了获取知识,提升自我,为日后的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郝文华诧异地看向林灯:“可是女子天生柔弱,何须强行命她们去学习那些男人才会用到的知识呢?至于工作,则是更加没有必要了。我相信受过良好教育的女子,一定不会嫁给养活不起她们的丈夫。” 林灯摇摇头:“女子和男子一样都是人,不应该存在附属关系。您的说法表面上是在体贴、照顾女性,可实际上并没有尊重女子的独立人格。” 林灯是一时没忍住自己的吐槽欲,话赶话地和郝文华说到了这里,可这句话说完她就有些后悔了——她似乎已经表现得不像是一个文盲了。 好在郝文华完全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此时此刻,他满脸的震惊,关注点完全集中在了林灯刚才所展露出的思想上。 “你……你可是姚先生的妻子啊,怎么能反对姚先生的教育理念呢?”郝文华不禁露出焦急的神色来,“你说的这些话,倒有些像是闻说写的那些文章里说的,实在是太不像话了!” 闻说? 这个名字,可以说是如雷贯耳了。 民国时期恰逢时代变革,英才辈出,有许多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名字都为世人所熟知。 而在这其中,闻说绝对是最出名的一个。 他和姚启安一样少年成名,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青年运动的领军人物。 不过和姚启安不温不火、甚至有点软绵绵的文风不同的是,闻说的文风十分犀利,总是猛烈地抨击着封建社会的弊端和种种封建思想的害人之处。 不仅如此,他还以笔为剑,看谁不顺眼就“炮轰”谁,就连政府要员他也绝不手软。 在民国期间的大大小小各种运动当中,几乎都能看到闻说的文章,以他独特的方式起着鼓舞人心的力量。 我国某位开国伟人曾经说过,闻说的一支笔,让国人的思想进步了起码十年。 如果没有闻说,就无今日之中国。 林灯并不爱好文学,但闻说的影响力太大,以至于她很小的时候就曾听说过他的名字。 随着年龄渐长,她对闻说的了解也越来越多。 虽说闻说的文章除了课本上要求背诵的那几篇之外,林灯基本都没看过,但她知道闻说在文坛的地位有多高,甚至可以说是封神都毫不为过。 据说现代的许多作家,都是因为看了闻说的作品才会走上写作这条路的。 只可惜…… 林灯思绪飞转的时候,郝文华突然打断了她:“你这样的思想,实在是很危险啊!不行,我一定要留下来拯救你,把你的错误思想及时改正过来!” “不必了,郝先生,道……”她本想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想到自己的文盲身份,林灯愣是忍住了,最后只道:“看来咱们没有做师生的缘分,您还是请回吧。” 郝文华怎么着也都是个读书人,断然不会像先前的李大江、葛秀莲夫妇那样给她下跪,所以林灯并没有采取迂回战术,而是直接了当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听说林灯不要自己,郝文华很是惊讶:“姚夫人,你可考虑好了,刚才我都同你说过了,我可是教过好几位名门闺秀的!再者来说,你给的薪水并不算高。我完全是看在姚先生的面子上才肯过来教你的啊!你可不要不识好人心!” 林灯完全不为所动,只对彤云道:“送客。” 又对着郝文华说了一句“先生慢走”之后,林灯便起身往后院走去。 她的身子还没好利索呢,说了这么多话,她真的有些累了。 除了身体劳累之外,更多的还是心累。 找个合适的老师,可真难啊…… 林灯不是没有想过放低自己的要求,接受这个郝文华做自己的老师,毕竟他的三观虽然和她不同,但他的文化水平确实要比之前的葛秀莲要高,而且还有一些实际教学经验。 可林灯一想到自己要和这样的人朝夕相处,还要忍受他的那些言论,林灯就觉得自己要窒息了。 人生苦短……还是不要让自己活得那么憋屈了吧。 况且她现在才刚开始招老师,后头未必没有更加合适的,她不能这么早就妥协。
M.PaRtSoRder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