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这两套上打主意。 毛氏一听到史氏要拿走一套,她居然也不制止,反而说道:“四弟妹做下五套衣裳,给三弟妹一套又如何?三弟妹先拿去穿,等参加宴席回来后,我再帮你在婆母面前说说,想来四弟妹如此大方,也必不会介意的。” 毛氏的话正符合史氏的心意,于是史氏挑了那套嫩绿色的衣裳穿上身试了试,发现略小了些,看到四弟妹比她还要瘦几分,史氏虽不承认都不行,四弟妹好吃懒作,人却很苗条。 史氏拿走了这一套衣裳,还让毛氏帮忙瞒着,待明个儿穿上再说。 第二日秦家人都起来相送,毛氏跟在丈夫身边,眼神朝一红一绿的两人看去一眼,这两套衣裳皆出身她的巧手,好布料不曾落到她一星半点,完了她还得帮着给别人做衣裳。 看着婆媳三人上了马车,毛氏便转身回厨房。 马车上,于书燕忍不住朝史氏的衣裳看去一眼,眼神里有疑惑,史氏是什么时候做的新衣?怎么跟她其中选的一套布料有些相像,不过于书燕也没有细看,便听着俞氏说起这一次宴席应该注意的地方,再三叮嘱史氏,不准太过贪吃。 第72章 史氏出丑 史氏这会儿高兴,自是什么都答应的,她就发现四弟妹会吃,到时四弟妹吃什么,她便吃什么。 马车到了任主簿的府上,门前又停了不少马车,于书燕跟着俞氏一起从马车上下来,就看到不少熟面孔,这些人看到她们来任府参加宴席,个个都有心结交一下,看得出来,人家秦家虽然只有一个秀才公,可是知县夫人和县丞夫人都看重,如今连着主簿府都很看重。 不管如何,先结交一份善缘,来时或还能用得上呢,不知不觉便有不少人与秦家说上话了。 俞氏参加了几场席宴后,她的手脚也放开了,与这些人聊起来毫无压力。 进了任府,女眷跟着管事的往后院去,秦家婆媳三人才进去,就见孙氏已经与一群夫人们在一起说着话儿,这会儿孙氏看到了于书燕,便朝她召手。 俞氏一看到孙氏对老四媳妇的热情,心想着果然带老四媳妇过来是正确的,这孙氏上次在知县府的宴席上有面缘,还是老四媳妇带去见知县夫人的。 秦家三人来到孙氏身边,孙氏果然直爽热情,也没有因为秦家人是庄户出身而低看于他们,甚至还说这一次宴席送来不少美食,到时叫秦家人放开了肚子的吃。 宴席还没有开始,于书燕便跟着孙氏去了小亭里喂鱼,瞧着样子,孙氏似乎找她有事要商量。 孙氏见左右无人,才拉着于书燕说道:“尚有一事今个儿真想与你说说看,我瞧着你对知县夫人还是有些了解的,我这人性子直,有时候或许想得不够周全。” 于书燕静静地听着。 孙氏接着说道:“就前几日知县夫人便跟我提起秋季上香一事来,今年庾县收成不是很好,城里出现不少乞丐和难民,知县夫人想带着各位夫人一起去寺里上香,到时候各位夫人会置布施粥棚,可是知县夫人却只跟我一人说了这话,你说这是何意?” 于书燕一听,忍不住想笑,孙氏果然直爽,孙氏难道没有看出来么?新科状元外放为官练资历,但没有哪一个不想得以重用得到提升的,想来知县夫人的意思便是知县大人的意思了。 于是于书燕问道:“夫人可将此话告知主簿大人?” 孙氏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自是说了,不过我还是想听听你的意思,瞧着你待人接物都不错,必有良方。” 于书燕想了想说道:“其实知县夫人的意思许是想让大家伙的捐银,毕竟布施粥棚,不过就一次,根本不能解决问题,夫人觉得呢?” 孙氏恍然大悟,就说啦,不过是布粥一事,为何只告诉她,而不跟县丞夫人明说呢?庾县有不少富绅,只要每人都捐一些银两出来,想来会有不少了。 孙氏想了想问道:“那书燕觉得捐多少合适呢?” 于书燕也不藏着掖着了,孙氏能将这么隐密的事都来问她,想来已经将她当自己人,于是说道:“县丞大人家大业大,势也大,知县夫人找上夫人您也是有缘由的,此事夫人便是要起个带头的作用,也算是知县夫人送上的人情,到时其他的夫人们就不得不捐了,可是这银子捐少了达不到效果,捐多了也不太合适,不如捐三千两银子如何?” 于书燕看向孙氏。 她不记得庾县官夫人上香捐银的事,毕竟上一世她还接触不到这个圈子来。但她在京城里遇上过不少这样的事,这些贵夫人没事干,就喜欢聚集一起做些善事,一开头是好事,可是做多了后,便有了攀比的心态。 而某些人想要借机得个善名的,便会结交一些有M.pArtSOrDER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