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们贴身用的东西,就不信李旦好意思翻! 她拍拍箱笼,想起一事,问半夏:“库房有多少枝鞠杖?一枝不落,全带上!” 郎君们风行打波罗球,小娘子出嫁,嫁妆里总会带上几枝精美的鞠杖,送给丈夫当新婚礼物。 她的鞠杖不是礼物,是吓唬李旦的大棒! “啊……”半夏傻了半天,去库房清点。 因为临近出阁,府里该收拾的大件已经收拾好了,剩下的东西杂乱堆放在库房,为了搬箱笼,她特意把蔡净尘叫到偏殿帮忙。 数清楚后,她回来告诉裴英娘,“有五十枝。” 裴英娘哑然,这也太多了吧! 蔡净尘在一旁补充道:“除了鞠杖,还有十只斗鸡。” 连斗鸡都有? 裴英娘摆摆手,正好有事要问蔡净尘,撇开斗鸡的事,叫住他问,“行李衣裳收拾好了?” 蔡净尘点点头。 “多带些人手,南边去年闹水灾,今年必有匪患。”她还想叮嘱几句,那边长史过来找她禀告事情。 她匆匆道:“你先回去,出发的那天再过来。” 蔡净尘嗯一声,目送她走远,直到她的身影转过回廊完全看不见了,才拔腿离开。 相王和娘子大婚,圣人高兴,大赦天下。 娘子为他阿娘争取到返回长安的机会,这一次他再去跪求,一定能把阿娘接回长安。 社日过后,时序渐暖。 春到花朝,庭院里的杨柳渐次染上浅浅淡淡的绿意。透过如织柳烟,依稀能看见粼粼波光,碧池平滑如镜,倒映出晴朗碧空和卷舒云絮。 一对彩羽鸳鸯划过水面,像漂浮在白云之中,安详自得。 因为花朝过后就是李旦迎娶裴英娘的大喜之日,府中仆妇、婢女忙得脚不沾地,没有辰光为百花庆祝生日。 裴英娘十五岁的生辰过得人仰马翻。 除了二圣的赏赐,诸位王公大臣、皇室宗亲纷纷上门赠送添妆礼以外,相王府也大咧咧派人来送礼,杨知恩大摇大摆求见裴英娘,被李令月派来的仆从打了出去。 夜里,李令月和裴英娘抱怨,“明日才是迎亲吉日,八兄这么心急做什么?才两天没见,就这么毛躁。” 裴英娘坐在镜台前,忍冬和半夏正为她卸妆。 今天府里来了许多命妇,琼娘为她上了大妆,装扮需要花一个多时辰,卸妆也麻烦。 余光看到李令月躺在帐中打哈欠,她抿嘴笑,“阿姊早些睡吧。” 李令月已经开始显怀,担心她夜里害怕,特意搬到亲仁坊来陪她度过出嫁前的最后一晚。 “我不困。”她继续打哈欠,强撑着说,“我得好好教你,等你嫁过去,八兄休想哄骗你。” 她说着说着,眼皮越来越沉重。 不一会儿,床帐内传出沉缓的呼吸声,她睡着了。 裴英娘笑而不语,烛火昏黄,铜镜反射出柔和的浅黄光芒,她摸着手上的鎏金翡翠镯子,心里异常的平静。 从明天开始,她就是李旦的妻子了,他们要同床共枕,日日相伴。 说不忐忑是不可能的,但是她有那么多人的关爱,有那么多数不清的宝石金子……她不怕! 现在李旦应该比她更紧张,不知道他的进门诗、催妆诗、奠雁诗、撤障诗、障车诗、却扇诗准备好了没有。 作者有话要说: 上一章唐朝人的审美应该是这样的: 就是这么美,就是这么自信! ·········· 文中的驱傩词摘抄自敦煌文献,应该是安啥啥乱之后到晚唐时期的驱傩词,挪用了。 第132章 长安已是桃李争芳吐蕊, 柳色青青时节。 数千里外的塞外, 依旧大雪纷飞,朔风呼啸。 夕阳西下,一人一骑忽然出现在地平线上, 沐浴着绮丽明媚的云霞,飞快驰过人烟罕至的古道, 马蹄踏响, 溅起一簇簇尘土。 十余骑遥遥缀在他身后,紧赶慢赶,始终赶不上最前面一骑的速度。 马上之人个个虎背熊腰, 穿圆领缺胯袍,佩横刀, 负长弓,威风凛凛。 因为连夜赶路,他们一个个眼中布满血丝, 双唇干裂, 喉咙渴得要冒烟。 没人敢停下来休息,郎君座下的神驹跑得太快, 他们耽搁几息, 就彻底追不上了。 “天使是来送信的,又不是要宣旨封爵, 郎君为什么这么着急赶回来?” 一人悄悄问同伴。 剩下的人屏气凝神,没人回答他。 赶回都护府,早有部署、亲兵数十人迎接出来, 护卫们纷纷下马,“郎君呢?” “郎君去前厅了。”有人答。 不洗漱,直接满头大汗,满身臭味去见天使? 众人暗暗道,难不成天使送来的是副都护的家信?或者说送信的天使是副都护的旧友,亲戚?m.PARtsordER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