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汴河位于黄河中下游,在洛阳的东侧,她流经的广大区域正是富饶的农业区域,在东汉时候大汉朝廷也曾经治理过汴河。 那时候的方法是在黄河和汴河的交界处建造了石门,拦截了一部分黄河的下流砂石,虽然每年也要清淤,但是比起如今的汴京劳动力要小得多。但是这个方法如今并不适用。 东汉位于小冰河时期,黄河水量不大,而且那时候的黄土高原水土比现在好得多,加上汴河的运输工作并不如如今繁重,当时的船舶运载量远不如现在巨大。那时候能够拦下来的沙和如今面对的情况可全然不同。 所以夏安然其实还挺想学习一下北宋的水土治理效果,在他记忆中北宋似乎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决堤情况。 他不知道以后自己会穿到哪个时代,但是任何一个时代在黄河治理上都不曾松手过。而因为每个朝代不同的地理水文情况,他们治理的方法也都不同,这是无法横向比较的,毕竟情况不同,但是多学习一些经验总是好的。 只可惜北宋对于科学文化知识似乎不是很在意的模样,在书店买不到相关知识。 夏安然打算等到了开春自己去上游看一看,他在东汉参与过治理黄河,多少也能明白一些其中配置。 他在自己的小本本上记下了这件事。 然后……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处理金华火腿! 前些日子夏安然就买了一条火腿,火腿到手之后他就大概明白为什么那次吃到的火腿杀伤力那么巨大了。 金华火腿在唐代已经出现,但是在北宋中年,它也不过是金华本地的土特产,并不至于到后来闻名全国的程度。 金华火腿的高光期是明清,着力发展期是元。这主要是因为在北元掌权时期,猪肉成了一种相对受欢迎的食物,羊肉的地位倒是稍稍降低了,这就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碰撞。在宋辽交易的时候,宋朝多出□□猪换取北方的牛羊,自然猪肉就成了游牧民族的“奢侈品” 羊肉作为游牧民族的日常饮食,在其定都中原有了更大的农耕腹地之后很快被吃腻,猪肉和家禽类的地位随着元皇室对其的偏好逐步提高,尤其是腌肉这类便于携带含盐量高的食品,得到了游牧民族的一致好评。并且借由北元一路被售卖到更北端。 在明朝,金华火腿更是一跃成了贡品,虽然老朱家姓朱,但是他们吃起猪来倒是一点都不含糊,反而在民间百姓还是更喜欢吃牛羊肉一些,等到了清朝,伴随着清朝大力发展的阉割技术,以及技术人员锻炼的需求,猪的阉割技术渐渐普及,原本腥臊味重的公猪滋味变得温和起来。 加上外来作物的普及,尤其是根茎作物譬如番薯地瓜、玉米等的富余叶、筋增多,养猪对于农村而言成为了一种较为轻松的活计,猪肉价格大幅度下降,在烹饪除腥技术提升后,猪肉逐渐成了百姓认可的蛋白质来源。 ……说了那么多,其实只是要证明——断子绝孙刀对于猪肉品质的重要性而已,只有上了刀子,公猪肉才会好吃呀! 母猪?母猪一般都是不用来吃的,虽然母猪的猪腥味比公猪淡了很多,但是和母鸡一样,母猪承担着繁衍后代的工作,市场上流通的猪肉多半都是公猪,能用母猪招待客人的那真的是称得上真心实意了。 M.parTSOrDER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