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年轻时刚开始走西域商路,尤其是第一次走西域商路的时候,也如宋佩瑜这般天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寻找相关古籍,以为只要他准备的足够充分,就能让西域之行更顺利些。 结果就是襄王险些被那些‘古籍’坑死。 吃过无数次亏后,襄王才明白,世面上流传的所谓古籍,大多都是从小就没去过其他地方,甚至连出生的县城都没离开过的人,自娱自乐写出来打发时间的东西。 等到手头没钱的时候,这些人便用这些随便写出来的东西从经过的游商那里换钱。 游商们大多都知道所谓‘古籍’的真面目,最多也就给这些人个笔墨钱,当成话本子买下来。经过一些特殊手段处理做旧后,再卖到别的地方,就逐渐变成了真正的‘古籍’。 有格外好的故事,游商还会专门找人将‘古籍’上的内容抄写在能保存更久的羊皮纸上,好让‘古籍’能卖更高的价钱。 心思比较多的游商甚至会特别留意谁的‘古籍’比较畅销,专门花费比较高的价格与那个人达成共识,让那个人长期稳定的提供新‘古籍’。 最让襄王无可奈何的是,就算他在吃亏后,专门找来能分辨做旧还是真旧纸张的能人,还是不能避免被骗。 因为几百年前的文人和游商,与现在的文人和游商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假古籍变成真古籍,仍旧不是襄王想要的古籍。 就算运气好收集到的是真古籍,作者当真去过西域,也不能保证作者会不会在写下古籍的时候使用‘春秋笔法’,稍稍省略些不愉快的事,在愉快的事上多花费些笔墨。 总之离不开‘面目全非’四个字。 襄王想与宋佩瑜说别抱太大希望,却不知道该从何开始与宋佩瑜讲解各种‘古籍’的大坑。 各种优美的语言在嘴边打了个转,襄王也只是拍了拍宋佩瑜的肩膀,认真的告诉宋佩瑜,他会尽量按照宋佩瑜给他的小册子找东西,但不能保证会找到。 然而到了西域后,襄王却发现他的这次西域之行,似乎和从前的任何一次都不一样。 首先赵国作为九州距离西域最近的国家,本身又财大气粗,能给商队提供襄王完全想象不到的完美后勤。 正式进入西域范围后,他开始按照宋佩瑜给他的小册子找东西,居然能一找一个准。 就算暂时不能找到册子上的东西,也会从当地人口中得到这些东西的大概位置,大多都是些在西域随处可见的东西。 刚开始的时候,襄王还总会抱着册子躺在草地上怀疑人生,难道他买‘古籍’除了上当再也没有别的作用,是他的问题? 不,襄王坚决不肯承认买‘古籍’就上当是他的问题。 那就只能将缘由归结到宋佩瑜和赵国身上。以宋佩瑜这种碰什么,什么就能赚钱的体质,买到的古籍都是真的,似乎也不是什么格外稀奇的事。 另外不得不承认,自从奇货城建立并日渐繁华后,奇货城的热闹程度已经无限接近于江南。 有数不清的商人趋之若鹜的带着珍藏来奇货城,只为给珍藏的宝贝找个好买家,卖个好价钱。 宋佩瑜作为实际把控奇货城的人,手上有好东西简直再正常不过。 找了无数个理由安慰自己受伤的心灵,襄王终于将前所未有的兴奋悉数压抑在心底,几乎将所有心思都放在收集小册子中记载的东西上。 能被宋佩瑜看上的东西,准差不到哪去。 以楚国和赵国的友好关系,赵国吃大肉,楚国说不定也能捡剩骨头。 万一这里面真有良种,大不了他们楚国花钱买,或者他辛苦些,回楚国后,再带人去一次西域。 宋佩瑜听闻襄王说,册子上的东西已经找到十之八九,也是大喜过望。 从西域带回来的所有东西都被摆放在专门的院M.PArtSOrdEr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