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边操作台最上方的第一盏指示灯亮了起来。 这是高压发生器开始运作的信号——当然了,由于这年头没有集成电路,因此这个信号也仅仅是起到一个提示作用。 在5.2个绝对大气压之下。 462千克的六氟化硫气体迅速充满了发生器内部,绝缘材料制成的输电带在两个转轴间不停地开始运动,旋转、跳跃、我闭着眼…… 又过了三十秒。 兔子们自己生产的负离子源开始偏转磁铁。 这是兔子们全程自主研发的套管式离子源,虽然比海对面的kaufman离子源和毛熊的霍尔离子源要差点儿,但要知道,离子源此时从卡夫曼手中诞生不过才三年而已…… 与此同时。 操作台上也响起了操作员的播报声: “报告!偏转磁铁的偏转半径r=11,与预期设定半径误差为0!” “报告!质量分辨率大概是17左右!” “喷电针即将进行电晕放电,倒计时五个数!五、四、三、二、一!” 啪嗒—— 随着一道所有人都能听到的脆响声响起,串列式加速器上某个开关如同弹簧般的弹开了。 与此同时。 肉眼无法观测到的微观世界中。 一道负离子束从零开始被加速。 它先是从离子源的三相管道中喷射而出,初始质能级为2.7mev。 接着在加速管的作用下,它们的能级开始逐渐提高。 3.7mev…… 9.3mev…… 12.3mev…… 19.4mev…… 23.8mev…… 当负离子束被加速到24mev的时候,它的能级已经到了上限——因为电磁场的量级就这么大。 但在此时。 这束负离子束的面前出现了一个古怪的东西,也就是…… 高压发生器。 接着不等负离子束反应过来,它便进入了高压发生器体内。 接着这道负离子束中的无数负离子,忽然发现了一件极其恐怖的事情: 在电荷交换室的作用下,它们的蛋蛋……咳咳,它们体内的电子被剥离了! 于是乎,这无数的负离子在刹那之间,硬生生变成了阳离子。 更关键的是…… 串列式静电加速器的加速原理靠的是磁场与电场,因此当眼下粒子电性变换后,阳离子又开始了第二轮加速——这个加速不是原路返回,是继续沿着原先方向运动,因为加速器两端都是地电位,中间才是高压电极。(不理解的同学拿两个圆锥底对底靠在一起就能明白了。) 在电压的作用下。 发现没了蛋蛋也挺好的阳离子开始放飞自我,速度越来越快,最后来到了…… 77.777mev! 这个能级已经接近了这架串列式加速器的极限,毕竟所谓的80mev只是设计量级,实际上由于各种过程中的损耗,粒子绝不可能达到这个数字。 按照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实验记录。 实验室在将这架加速器送到cern总部之前一共进行过17次对撞实验,其中最高的量级也就76mev,低的时候甚至才50mev左右。 已经飙到了极限的阳离子束飞快的穿过了钢筒外的分析器(就是气象多普勒雷达上的那玩意儿),再经过一段束流输运管道,最后正正的打到了固体靶上。 这个固体靶也是基地在徐云协助下搞出来的工具,工序主要是将锂沉积到带着锌的基底上,算是很简单的一种制靶技术。 不过这种混合靶比常见铍靶的反应阈能要低一些,而且共振峰大概在17.5mev左右,对于现在的兔子们来说可谓是相当友好。 而就在阳离子束撞击到靶材上的同一时间。 滴—— 操作台上的最后一个指示灯也同时亮起,并且整个操作室内响起了一阵较为柔和、持续时间很长并且没有中断的提示音。 赵忠尧等人见状,胸口顿时一松。 根据英国人配套的操作手册记载。 这台串列式加速器在完成对撞后可能会出现两种提示音: 如果声音是短促有间隔的【滴滴滴】,那就代表阳离子束打歪了,没有命中目标靶材。 这其实这个时代m.pARTsordER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