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不科学

第1249节


要更厚一些——这间屋子原先的规划就是用于留人观测,以此保证在第一时间能够拿到各种实验参数。

    十多分钟后。

    高元明等人抬着几个箱子哼哧哼哧的从外头走了进来。

    这几个箱子就是传感器的接收设备,实验中被高元明他们安置在了一个非常安全的角落,外部还用铁皮给围成了一个保护壳。

    在高元明将箱子摆好的同时,王原则从观察室的一处角落里取出了一台打点计时器。

    “老高,电源在哪儿?”

    “左边柜子那儿有个插座,你插进去就行了。”

    “好嘞!”

    鼓捣了一会儿后,王原等人很快开始读起了接收机内的数据。

    这台接收机算是一个比较原始的存储设备,据说内部有水银延迟结构和齿轮存储模块,同时还自带读卡条的记录功能。

    一台这种设备最多可以记录六片线性震荡元件收集到的参数,整个试验场24个元件安置点正好需要四台。

    通上电后。

    接收机很快开始输出了记录信息。

    咔哒咔哒——

    高元明则站在打点计时器边上,开始认真的读起了纸条。

    “b1是1848586873456……解译出来就是爆速7164.56米……”

    “8938438485……修正量为+120……”

    “13号元件的爆压是3.23e9pa……”

    “17号元件的密度是……”

    随着一张张卡纸的打出,一组组参数相继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早先提及过。

    每组元件的位置甚至朝向都事先经过严密的计算,因此各组的参数汇总之后进行推导,就能很准确的还原出炸药的初速、在空间内的扩散趋势之类的数据。

    半个小时后。

    高元明将一份计算好的数据递交到了王原手里:

    “老王,你看看吧。”

    王原接过报告飞快的扫了几眼,眉头很快拧成了一团:

    “爆速7434米……还是太慢了,另外冲击波峰值超压也不行……看来还是得再调配一次比例。”

    众所周知。

    henrych曾经根据范围较广的tnt装药爆炸的实验研究工作,导出过两个公式:

    tow√3=10-3(0.107+0.444z+0.264z2-0.129z3+0.0334z4),0.05≤z≤3

    to=bx10-3xw--√6r√

    这两个公式的含义是冲击波的时间参数,也是这个时代大多数炸药数据研究的核心数学依据。

    但这种公式毕竟是全数学经验,无法一一对应每个实验环境。

    比如说西海省这边海拔高气压低,水的沸点都和正常的区别极大,这个模型在西海自然也是失效的。

    正因如此,王原等人只能靠纯人力对炸药优化,也就是从爆炸的数据上来判断自己的方向是对还是不对。

    很明显,这一次他们又失败了。

    见此情形,一旁的老郭也忍不住拍了两下王原的肩膀,安慰道:

    “没事儿,王工程师,结果不理想就不理想吧,至少这些参数逆推回去,可以证明德国佬给我们的元件还是相当精准的。”

    “有了这些元件在手,符合条件的炸药总是能慢慢调配出来的。”

    孰料王原却摇了摇头,并没有接受老郭的安慰:

    “郭主任,你此言差矣。”

    “我们的高爆炸药可不仅仅是改变tnt和黑索金的比例就够了的,更关键的是要让二者能够融合。”

    “不瞒几位,今天我们实验的这批炸药已经是目前最优的一批成品了,想要再提高爆速和超压,必须要搞出能够进一步融合二者的米哈伊洛夫锅才行。”

    “可问题是这项技术毛熊方面连张图纸都没交给咱们,除非咱们撞大运,否则不可能搞出这种工具。”

    “没有米哈伊洛夫锅,所谓的调配又从何谈起呢?”

    “……”

    看着一个劲儿摇头的王原,老郭不由微微一怔。

    米哈伊洛夫锅?

    这个工具他倒是有所耳闻——当年他在反应堆实习时的老师曾经和他提过这玩意儿。

m.PaRtsOrdeR63.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走进不科学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