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非气象学的物理从业者,徐云认识的气象学家也就那么三五个人——当然了,不包括叶笃正竺可桢这些华夏前辈。 而就是这三五个人中,便恰好有罗斯贝的身影。 毕竟这位大佬将波动理论引入到了气象学里,属于近代气象学中很有名的一位物理学家。 某种意义上来说。 他的名气近乎与皮叶克尼斯齐名。 另外罗斯贝半径也是一个非常知名的物理概念,后世的引申度很广。 “没错,就是他,一个瑞典人。” 叶笃正眉头扬了扬,看起来似乎对徐云听说过自己的导师有些小欣喜: “罗斯贝导师也是数值气象预报的提出者之一,在麻省理工和芝加哥大学都工作过。” “十年前他重新回到了斯德哥尔摩,在斯德哥尔摩大学当任起了气象中心主任,四年前因病去世了。” 说完这些。 叶笃正眼中的回忆之色稍退,取而代之的是一抹复杂神采: “罗斯贝导师一直认为,我们头顶的大气是一个随机系统,所谓求解大气波动方程,实际上只是在求一个近似解而非精确的解罢了。” “这也是目前全球相当主流的一种看法,甚至在很长时间里,我也秉持着这种态度。” “但是……” 说到这里。 叶笃正忍不住看了眼徐云,呼出一口浊气,说道: “但是在韩立同志你帮我建立了那个模型后,我愈发感觉这个理论并不正确。” “我总觉得大气系统并不是完全随机,而是另一种非常玄妙但却可以被计算掌握的情况。” “更重要的是……我在几天前做了一个实验。” 徐云再次一怔,下意识问道: “什么实验?” 叶笃正沉吟片刻,从身边拿起了自己的公文包。 只见他从中翻找了几下,很快取出了一本黑色的笔记本,将它递到了徐云面前: “韩立同志,你看看这个吧。” 随后意识到徐云现在可能还没有接取重物的能力,叶笃正特意把笔记本翻到了自己要展示的页面。 徐云低着脑袋看了几眼,旋即便有些诧异的抬起了头: “叶主任,这是……两份气象数据的模拟结果?” “是的。” 叶笃脸上的表情非常凝重,指着上头的数据,解释道: “准确来说,这是两组极小差值数据得出的模拟结果。” “第一份数据的环流场参数是1.14514,第二份数据的参数则被我四舍五入成了1.1452,其余19组数据全部相同。” “但是……就是这么个微小的差值,最终推导的结果却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前者七个小时内天气晴朗,后者却是三个小时后会有一场特大暴雨。” 叶笃正自己都没有注意到。 说这番话的时候,他的手指都有些颤抖。 其实早在一周前……也就是推导数据模型的那个晚上,叶笃正便和陶诗言聊过了一些事情。 那时候他甚至还给自己的猜测取了个名字,叫做太素系统。 但当时的叶笃正更多还是偏向于一种猜想,并没有太多实际证据支撑。 促使他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不是数据或者现象,而是他在徐云帮助下建立的、气象此前从未有过的气象模型。 然而就在几天前。 一个意外发生了。 当时上级部门鉴于气象中心在天气预测中做出的巨大贡献,主动提出对气象中心的成员进行物质上的嘉奖。 在给集体申报完奖励后。 叶笃正忽然鬼使神差的提出了一个要求: 他个人不需要任何奖励,只是希望首都够腾出一小部分104计算机的算力帮他模拟一次计算结果,整个推导过程只会改变一个参数。 上级部门经过评估后认为这个要求不算过分,便允许M.PartsorDER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