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成谷与张子昂同时点了点头。 徐云所说的第一点算是老生常谈,不需过多赘述。 至于第二点嘛…… 这算是在进入项目组后了解到的情报。 嘉靖是所有大明皇帝中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君主,拥有足够的时间去修葺自己的陵墓。 因此永陵在建制规模上来说,也是十三陵中的第二大陵。 不过根据遥感测绘显示。 永陵地宫大归大,但在布局上和定陵却是差不多的: 它是一个【甲】字去掉最下面一横的格局。 其中【甲】字去掉一横后的左、上、右都是宫殿,上边的叫做后殿,左右两边的叫左右配殿。 同时左右配殿的后方,还各自有一个小殿。 中间的一横是过道,那一竖则被分成了三个墓室。 “根据最早的微重力探测结果显示,左配殿距离我们最近。” 地面上。 徐云指着面前的宝城实景说道: “后殿位于我们的东边……也就是左手边,前殿位于大家的右手处。” “其中嘉靖皇帝和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棺椁,就位于后殿的位置——这属于‘礼制’上的规矩,甚至不需要探测结果支撑。” 随后他顿了顿,从张晗手中接过了一张平面图,继续比划着说道: “所以我们根据这九间墓室的分布,制定了九个测绘停留点,以此保证先把永陵地宫第一层给探测清楚。” 听到‘第一层’这三个字。 姜成谷抬头看了眼徐云,没有说话。 很早以前提及过。 目前世人对于《永乐大典》是否存在于永陵内部,有着两种不同的看法。 而在支持《永乐大典》存在于永陵的看法中,又分成了三个小派: 第一种认为嘉靖没有单独分隔墓室,《永乐大典》就在这九个……或者说除了后殿的八个墓室里头,姑且叫它降临派吧。 第二种认为嘉靖在地宫同层开了个密室,单独存放《永乐大典》,就叫它拯救派吧。 第三种则是…… 嘉靖不敢破坏固有建制,所以在地宫下方又挖了个第二层,用以安置《永乐大典》——这部分算是幸存派。 实话实说。 这三个小派都有道理。 《永乐大典》的总数有一万册,根据明史记载得知每册长50厘米,宽30厘米,但厚度未知。 假设每册厚两厘米。 那么每立方米可放置333册《永乐大典》,存放下一万册只需要30立方米左右。 而一个现代的两室一厅,面积差不多就有100平米。 换而言之。 理论上只要堆到四分之一的潘多拉那么高,这个房间就可以放下全部一万多册永乐大典。 虽然如果按照标准的理制下葬,永陵地宫不存在这么大的空房。 但在定陵的发掘过程中,却曾经有过一个异常发现: 定陵整个地宫左配殿内部是完全空置的。 这个问题到目前为止争议依旧很大,其中降临派对它的解释是这样的: 左配殿原本是作为殉葬妃嫔的墓穴,明英宗朱祁镇废除殉葬后,虽然已经没有了殉葬的嫔妃,但为了保证礼制的连贯,后边的皇帝还是保留了这间空的墓室。 倘若真是如此…… 那么永陵的这间墓室内必然也是空的,确实有可能存放有《永乐大典》。 不过赞同这种观念的人不太多,毕竟没有具体证据佐证。 同时如果左配殿里存在《永乐大典》,那么它必然已经失去了抢救的意义,所以才被称之为降临派。 第二种观念认同的人就更少了。 因为地宫的布局属于绝对的禁区。 m.partSoRDer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