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轨道’这个词,表述上其实带着一定经典力学框架的误导性。 很多人可能以为这个轨道是类似四驱车的固定滑道,粒子们运动后就像旋风冲锋一样在固定的轨道上biu来biu去。 但实际上呢。 所谓的轨道,只是类氢原子电子运动的本征波函数。 它并不是说电子被卡在某一条轨道,或者被框在某一个空间区域内。 任何一个波函数都是弥散到整个空间的,只不过是电子出现的概率幅不同罢了。 所以徐云当时计算出的轨道方程,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概率结果。 只是这个概率相对较高而已。 在徐云看来。 这个轨道如果能捕捉到微粒,那么或许可以对今后的其他微粒观测结果有所帮助——目前所有的符合大家认知的‘轨道’,实际上都是在出了碰撞结果后逆推绘制出来的。 而一般情况下。 一次数十万华夏币成本的微粒对撞,能撞出来二十个共振态样本都算很不错了。 结果没想到。 这次的主人公并非是那条轨道,而是…… 被发现的微粒? 想到这里。 徐云心中冒出了少许猜测,又看向了赵政国,对他问道: “赵院士,所以您今天来是为了……” 赵政国点点头,拿起水杯抿了一口水,放下杯子后道: “嗯,今天找你主要有两件事。” “第一件很简单,就是提醒你别把这事情说出去。” “虽然孤点粒子需要配合轨道方程才能找到,实际的保密级别没那么高——否则我就不会在这儿和你聊了,不过这种事情还是别到处张扬为好。” 徐云点了点头: “没问题,我明白。” 接着赵政国看了眼窗外,沉吟片刻,又说道; “另一件事就是和粒子本身有关,小潘在发现这颗粒子后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做孤点粒子。” “这颗孤点粒子和光子的特性类似,但捕捉起来的难度却要容易许多,所以小潘那边现在准备用它来作为量子隐形传态的纠缠源试试。” “毕竟这种粒子和光子一样,没有静质量定义,两个孤点粒子可以进行灵敏度极高的差分测量,相对精度甚至能达到26阿米。” “所以我今天来找你的另一件事,就是想问问你……” “有没有兴趣进小潘和我的组来帮帮忙?” 徐云顿时一愣。 回过神后。 心中骤然升起一股暖意。 不久前,2022年的物理学奖授予了量子物理,而且方向正是量子纠缠。(不是我看到诺奖才写这个概念蹭热度哈,这本书上架的第 一 章——也就是58章我就提过这个概念,微粒的情节在217章,今年五月份写的,老书的124-125章整整两章描述了量子纠缠,那是去年五月底发的,同时老书传送阵的原理也是这个,对应章节都有发布时间) 虽然按照诺奖的尿性,同样一个研究方向很难重复得奖,但这只是对大多数情况来说罢了。 而孤点粒子的特性…… 显然不在‘大多数情况’的范畴。 在目前的科学界中,微粒的数据修正一直都是个热门方向。 就像2015年诺奖授予了中微子振荡,2013年授予了希格斯粒子的提出者希格斯一样。 孤点粒子毫无疑问是一个诺奖级的研究方向。 能如果能加入赵政国或者潘帅的团队,这个履历已经不是普通的镀金了,代表着无限光鲜的未来! 但是…… 徐云的心中微微叹了口气。 赵政国的想法虽好,不过他并不准备接过这根橄榄枝。 毕竟他可是有光环在身,进入项目组与他人长期接触可能会有所不便——特别是在任务结束返回现实的前后。 另外…… 说句不自大的话。 如今徐云有光环协助,诺奖其实并不是什么难以触及的虚无梦想。 于是他沉吟片刻,准备婉言谢绝赵政国的好意: M.PARtSorder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