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的面前出现了一把桌椅,桌子右前方赫然贴着一张嘉然的大头贴。 徐云:“……” 这个空间果然有问题,对吧? 随后他甩了甩头,强迫自己将杂念摒除。 坐在椅子上给小牛写起了回信: “尊敬的牛顿先生亲启:” “牛顿先生,好久不见,我是肥鱼。” “如果您还保留有我当初写给您的草稿纸,通过字迹对比应该能确认我的身份。” “我很高兴能在几年后收到您的信件,不过我想先和您解释一下,过去这些年我得了很严重的哮喘,被家族安排到了某个偏远地方休假,直到近期才逐渐康复。” “目前我正在游历欧洲,如果您有事想要找我的话,按照原先地址寄件即可。 “我的助理会将信件转交给我,不过由于路途问题,我回信的时间可能存在一些滞后。” “至于分红的基尼,我就先寄存在您那儿吧。” 写完这些。 徐云顿了顿,重新检视了一番内容。 确定闲杂事项都交代好后,他继续写道: “您所发明的数学工具实在令人赞叹,这是我远远无法独立达到的高度,请允许我在这向您献上崇高的敬意。” “不过至于您所说的木桶实验,我倒是有另外的一些看法。” “您的思路我大概可以理解,乍一看似乎也相当精妙,一共有这六个递增的思路。” “但是您是否想到过……您在第五步的思路上出现了错误呢?” 没错。 在小牛设计出的六个推导中,出现致命缺陷的便是第五步。 在第五步中。 小牛将水、水桶和空间看成了一个系统。 但实际上。 这个系统的正确组合结论应该是水、水桶和整个宇宙其他所有物质。 水的惯性是水和水桶、整个宇宙其他所有物质相作用的结果。 换而言之。 这个水体旋转的角速度Ω,是相对于水以外整个宇宙所有物质的角速度。 接着徐云稍作沉吟,将反驳的思路也一同写到了信里: “我们假设,这个宇宙只有这桶水和这个水桶。” “那么您所进行的实验现象会变成这样:在开始时,桶中水的相对运动最大,水面立刻变成凹面。” “随着水和水桶的相对运动减小,水面渐渐变平。实验刚开始时计算出的角速度,就是水体相对于水桶的速度。” “换而言之,您所谓的绝对空间在没有宇宙其他物质时,其实就是水桶参考系。” “接着我们再假设,还是在我们这个宇宙,但是我们的水桶质量有耳根……小点吧,有地球那么大。” “那么水桶开始转动,水面也会立刻开始变化。” “那么中心质量自旋角动量和周围质量公转角动量便会符合某个函数,也就是宇宙中所有物质转动惯量总和为0。” 上过研究生物理的朋友应该知道。 徐云的解释思路,是对于初学者很友好的本征参照点理论。 也就是把目标区域边界作用区域内的参照系,区域内部各个相对于此参照系静止空间定为此区域本征参照点。 本征参照点作为一个整体拥有共同的运动,外界的各种力所产生的加速度也相同。 所以本征参照点互相位置不变。 假设本征参照点无中生有突生一静态、物分析其受力及运动情况,使其始终静止。 则它受力和加速度对应平衡抵消。 至于徐云所说的第二个例子其实是天文学的概念,叫做“曳引效应”,属于时空弯曲的前沿理论。 其实在后世。 给出小牛木桶理论终结一击的,是一个长达48年的超长实验。 这个实验叫做gravity probe b。 它的核心目的是为了精密测量地球附近的测地漂移和惯性参考系拖拽,以定量地检验广义相对论。 它的主要装置是一台放在一颗卫星上的极精密的陀螺仪,卫星的轨道为圆形,并经过地球南北两极上空。 离地高度642公里,它测量陀螺轴相对于星空背景的转动。 按m.paRtSORdEr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