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林振华想了想,对喻元勇道: “小喻,你说的这些技术壁垒,在短时间内有没有突破的可能性?” 喻元勇沉默片刻,说道: “很难,目前的进度卡在了过渡金属催化和定向环化这两个问题上。” “前者相对要简单点,这个技术的应用难度主要在于技术层面,也就是突破后不需要其他一些特殊设备进行辅助就能直接应用。” “但定向环化……这就比较困难了,它属于设备要求大于技术难度的情况。” “想要将其运用在生产设备中,需要用到一些特殊的引导设备,但这种设备的精度是咱们目前很难达到的一个级别。” 林振华若有所思的看了他一眼,硬件设备,这是他绝对的专业领域: “精度要求多少?” 喻元勇微微叹了口气: “0.002,最少。” “0.002啊……” 林振华呼吸略微停滞了半拍,不过很快便恢复了正常。 设备精度。 这是一个在工业领域里说到烂大街、但同时也是最戳人心窝子的词。 如今国内的普通数控机床发展的已经算是还行了,勉强称得上不受制于人。 小日子过的不说特别红火吧,至少还算舒适,吃口饭还是不难的。 但在高精度和多轴联动的高档数控机床,华夏和世界一流的差距就有些大了。 比如目前世界排名前20的机床品牌,没有一个来自国内。 本土在机床上的差距,是从数控系统,基础材料等全方位的落后。 而且这个落后是没有捷径可走的,不存在弯道超车,只能长期大量资金大量人才的投入才能取得进展。 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自然还是那些禁令,细说起来足够这本书写到200万字,此处便不多赘言了。 当然了。 这里的差距主要指的是民用领域,不包括军工。 因为军工领域是不惜成本的投入,是可以赌低概率的: 我要1毫米误差,那我大可以做10个,100个。 里面只要有1个误差正好就行了,其他的可以扔掉。 但民用却不行。 在民用领域中,你做100个必须有99个达到这个误差,否则你单个去卖100倍的价格? 如今喻元勇他们面临的就是这种情况: 设备的精度不够,普通机床加工不可能做到,唯一的法子就是搞一套模具进行铸件锻造。 但这套模具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搞出来的,你得不惜不惜代价的去赌运气才行。 除非你是欧皇附体,一发入魂,否则一套模组没个大几千万不可能下得来。 很明显。 这是一个有些令人头疼的僵局。 见此情形。 林振华沉吟片刻,说道: “诸位,俗话说得好,路要一步一步的走。” “所以我看这样吧,咱们先把精度的问题暂且搁置,争取把过渡金属的工业化方案给设计出来,大家意下如何?” 徐云等人见说对视一眼,齐齐点了点头: “没问题。” 而就在众人开始准备合作之际。 林振华侧过身子。 缓缓呼出一口浊气的同时,也在心中做下了某个决定。 …… 第205章 老苏初显威M.pArtsORDER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