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长安城的薛东来,也早已开始囤积。 因为他们知道,朝廷必然会拿出钱来赈灾,为灾民购买粮食。 事实也证明如此,唐恪不得不以超出市场价的价格开始在长安城和东京城两地购买粮食。 他也曾经向虞允文提出朝廷拨发战略储备粮食,但被虞允文和张孝纯拒绝了。 战略储备粮食是朝廷特殊时期用的,例如大规模的战争,大规模的天灾。 蛮族对河西的破坏,还无法达到动用战略储备粮食的地步。 河套路这些年靠卖资源可是赚了不少钱,而且因为是军事战略要地,长安和东京许多商人想在这里做生意,给河套路的地方官府交税可不少。 另外,河套路还是大宋养马最多的地方,枢密院每年向河套路采购战马的数量惊人。 虽说都是朝廷衙署,但财务账面却是分得一清二楚。 河套路的官府有钱。 就说这河套路和陇右都护府,最近在大宋可是沸沸扬扬。 一个是打高昌国的前线,一个是疏通吐蕃的前线。 无论是哪一个,一旦仗打完,必然如同朝廷开拓交州、南海、辽东一样,伴随着巨大的商机。 下一批,必然又会造就一批富人。 从潭州、江陵、成都府到长安甚至幽州,都有人在密切关注着。 这也反映出一个现象:民间对朝廷的信心越来越足。 如此,各地的银行生意也越来越好,更多的人愿意将家里的黄金储存到银行。 这一段时间,从地方官府收集上来的消息,各地都陆陆续续有消化一批交子到民间,黄金和白银的储备突然增加了几十万石。 眼看前方的战争颇为顺利,赵鼎的觉也能睡着了。 这一日,石洵对赵桓道:“陛下,进五年,有五万大学卒业的人进入了河套路,有三万大学卒业的人进入辽东,五千大学卒业生漂洋到南海,前不久,秦相公从南海送来奏书,希望朝廷再引渡一万大学卒业的学生过去。” “准!此时你来去处理便是。” 赵桓对石洵的工作显然非常满意。 教育这些东西本身是急不得的,从靖康二年,赵桓举起屠刀在大宋境内疯狂杀人开始,到靖康十二年,整整十年。 大宋的教育改革已经整整十年。 这十年,几乎是将传统的那一套用最粗暴的方式撕掉了,然后强迫性的执行了新的教育制度。 石洵就是赵桓的前锋人物,他几乎不参与道朝堂的斗争上,一直专心狠抓各地的学校和教育问题。 如今,大宋才真正算得上是人才济济。 一旦教育体制建立起来,人才只会越来越多。 和吐蕃人不一样,汉人自古以来就深刻明白读书的好处。 许多穷苦人家,都愿意负担很重供孩子读书。 所以,留给赵桓的基础盘是非常靠谱的。 “石卿,你功不可没,朕要封你为魏文公。” “多谢陛下,为陛下分忧,是臣的职责!” “石卿,准备一下,陇右和高昌,都需要人才。” “臣明白!”m.pArTSorDER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