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世界的人。 中原的农民的生产力,算是很大程度地解放出来了。 但在东北,依然被地主拴在土地上。 糟糕的是,东北的大米是四季一熟,农田开垦有限,产量极低。 这就进一步限制了经济的发展。 试想想,吃都吃不饱,拿来心思做别的? 唐恪最大的问题,就是没能在这半年多的时间将东北的世家和贵族解决掉。 这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唐恪想以柔和的方式,慢慢改变那里的局面,这在赵桓看来,是不切实际的。 也是赵桓不允许的。 交子的宣发也不是开玩笑的,民间经济的结构更是不容忽视的。 一个地方要发展起来,第一步就是剪除掉原来的资源垄断者。 接到命令的唐恪,却另怀心思。 在他看来,皇帝将自己调回来,还有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和崇国公的关系过界了。 皇帝将崇国公放到显州,是磨砺。 但自己却将大部分资源引到崇国公身上,让崇国公迅速在东北获得了名望。 很显然,这一步走到了皇帝控制的范围外。 靖康十二年,三月。 唐恪回到京师,官职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这官职觉得是中枢宰相,但却并无具体职务。 唐恪只好闲于家中,吃吃火锅,烤烤肉,生活倒也自在。 一日,赵桓到了唐恪府中。 唐恪正和自己的儿子唐睿在讨论东坡肉的改进方法,见皇帝来了,连忙恭迎。 “陛下,臣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今日无君臣之别,都坐下来,我也想着吃点你烤的烤肉。” 三月,已是柳条抽芽的季节。 赵桓和唐恪父子坐在水塘边,专心烤着烤肉。 赵桓突然道:“唐卿,这些年真是辛苦你了。” “能参与到官家的新政中,也是臣三生有幸呀。” 赵桓饮了一口酒,颇有些伤感:“朕想念徐相公了。” 唐恪沉默不言。 “唐卿,朕调你回来,并不是对你不满,朕是有另外一件要事让你去做。” “愿听陛下吩咐。” “河套路地处西北,是中原与西域之冲要,需要一位能臣来帮朕治理。” 唐恪心中叹了一口气,果然不出所料。 眼下来看,东北调了李纲。 西北又有战事,河套路位于前线,皇帝必然还会安插一个能镇住局面的人前往。 河套路是西北军区的延伸,瓜州一带驻扎着揽月军,兴庆府又有岳飞。 但是,这两人毕竟是军队出身,在辖制和经济方面差了很多。 唐恪早就猜到,自己是最好的人选。 所以他回京师,也不着急,就天天闲在家里。 这一日皇帝找上门,他就知道有事要办了。 “臣领命!” 唐恪二话不说,便接受了皇帝的任命。 唐恪脑子漫无目的发散了一下,听说河套路的羊肉非常好吃? 吃完烤肉,赵桓便离开。 唐睿不解问道:“朝中有不少能臣,陛下为何一定要安排父亲去河套?” “交子印发过量,必须通过战争来解决这个问题。” “交子印发过量,停了便是,打仗也是劳民伤财的。” 唐恪叹了口气道:“亏你还在翰林学院读了那么久的书,你认为,现在交子的印刷还能说停就停吗?”m.parTsORdEr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