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玩政治的文人们总是喜欢忽略一件事。 所有的政治规则,都是在手握实权的强硬派的掌控下,制定的。 老一辈留下来的大臣们,思维方式无法摆脱以前根深蒂固的影响,认为朝中格局平衡很重要。 但在赵桓看来,自己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十年的发展,朝廷大力革新,商贸空前繁华,皇家银行日夜不停印刷交子,海量财富通过朝廷的主导,流入民间。 这必然造就一大批顶级富豪。 人在起初的目的都很单纯的,可能只是想赚赚钱,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 但人心都是会变的。 一旦赚了很多钱,就会想着赚更多钱。 要赚更多钱,就必然滋生更强大的欲望,目光开始向权力转移。 同样,手中掌握了空前的权力,无边无际的财富通过手中的权力急速增长。 起初,掌权者也是有初心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在那些有了钱也滋生了野心的人的怂恿下,人也会发生变化。 两者开始融合,诞生一个新的利益集团。 这个新的利益集团,在目前看来,与赵桓并不冲突。 他们是新生的商贾派,是赵桓新政之下的产物。 甚至,他们还帮助赵桓扩宽帝国的边界,将大宋的经济输送到军队暂时抵达不到的地方。 而且,赵桓未来十年的帝国战略,也少不了他们的影子。 用赵桓自己的判断,他们就是资产阶级。 徐处仁,在十年的改革中,逐渐变成了商贾派在朝堂上的头号代言人。 这一变化,是皇帝不允许的。 更何况,新生的民间资本,为了在大宋寻找更强大的权力,竟然开始参与到太子的选定中来。 这是要做什么? 才刚刚学会走路,就要翻天了? 这无疑触动了赵桓敏感的神经。 让赵桓爆发的是,半个月,应天府发生的一起命案。 这无论怎么看,都是一件小事,不足以惊动帝国的皇帝。 但这偏偏是一起枪杀案。 开枪的是应天府郑家的三公子郑云。 枪在赵桓心中,是国之利器,是军队必不可少的装备。 朝廷还在不停制造更多的火枪配置到军队中,未来,大宋的军队还要越过更加广阔的浩土,抵达更加遥远的异国。 但若是火枪落在民间,尤其是地方的大家族手中,这简直就是在告诉赵桓:我要杀了你这个皇帝! 这件事为何会牵连到太宰? 徐处仁本是应天府人,徐处仁的妻子郑氏便是郑家前家主的长女。 无论如何,这件事徐处仁都脱离不了干系。 灭金之战中,皇帝不惜产生动荡,也要罢免徐处仁,可见对这件事有多么愤怒。 甚至在赵桓这个患有被害妄想症的人看来,郑家就是故意在挑事。 要谋害朕! 按照张叔夜和刘彦宗新编制的大宋律法看来,这是属于杀脑袋的大罪。 这件事的司法流程走得非常快,在事发的第三天,郑云的脑袋就滚滚落地。 郑家也受到了牵连,被抄家,这十年的巨额财产全部充进了国库。 虽然徐处仁被贬的导火索是郑家,但这件事却并未放到台面上来。 徐处仁的罪名是贪污。 郑家的处理对外完全是公事公办。 可能到很多年后,在民间的野史上才能找到徐处仁案和郑家的关联。 无论怎么说,皇帝对徐处仁已经仁至义尽。 毕竟这段时间,刘彦宗不吃不喝进进出出,就是为了让徐处仁死。 都察院罗列了厚厚一本罪名,连徐处仁一把年纪纳妾这事都被翻出来了。 刘彦宗在朝堂上告徐处仁有奇怪的癖好。 例如喜欢将蜡油滴在人身上,喜欢用绳子把自己的小妾捆绑起来。 还m.pArTsOrDer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