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黑洞。 有关黑洞的研究是天文物理的重大方向之一。 其中有一个问题一直得不到解释,也就是宇宙中超大质量黑洞的存在。 过往的天文理论普遍认为,黑洞可以通过不断吸收周围的物质来壮大自己,但,即使一个黑洞不断的吸收恒星以及其他黑洞,想要成为超大质量黑洞仍然很困难,已知的超大质量黑洞的质量基本都在100万倍至100亿倍太阳质量之间。 这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数字,很难想象这样的黑洞周围的环境有多么恶劣。 但是,对于一个星系来说,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也不够其产生的引力,不足以维持整个恒星系的稳定,就需要引入‘暗物质’来填补质量缺失。 那么,问题来了。 在引入了湮灭理论以后,作为宇宙中非常特殊的天体,黑洞内可能会存在强湮灭力场,甚至可能是‘大量存在’。 那么有关黑洞质量的计算就全部是错误的。 以往对于宇宙中星体质量的计算,牵扯到一个‘史瓦西半径’的重要概念,天文学认为‘史瓦西半径’和星体质量正相关。 换句话说,只要能计算出‘史瓦西半径’,就能够得出星体的质量。 ‘史瓦西半径’,是从物件逃逸速度的公式衍生而来,它将物件的逃逸速度设为光速,配合万有引力常数及天体质量,便能通过计算得出结果。 现在有了湮灭理论,还有了发现了所谓的‘一阶能量波’。 一阶能量波,波长、频率和普通能量波相同,只是能量强度要高出很多。 这样一来,针对存在强湮灭力场的星体,天文物理依靠观测‘特殊射线逃逸’来计算史瓦西半径的方式就是错误的。 如果引入‘暗物质不存在’的概念,会更简单的推导出结果。 既然暗物质不存在,维持超大星系所需的质量,自然就都在星体本身,就可以得出结论——有关黑洞质量的计算是错误的。 两个方式,同一个结果。 这个结果得出的过程中,大量的天文物理成果都被否定,以往的工作都成为了无用功。 这种背景下,马泽尼亚-舒尔茨支持把湮灭理论、宇宙膨胀论引入天文物理,自然会引起天文物理领域的巨大争议。 在国际天文物理领域中,有很多人站出来反对马泽尼亚-舒尔茨的说法,“我不认为天文物理应该接受宇宙膨胀论,它毕竟只是一个新的理论,即便有一些实验支持,它依旧是理论。” “那些所谓的实验支持,只是理论研究的基础而已,我们也可以从其他方向推导,并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有关一个实验可以有很多种解释,宇宙膨胀论只是一种解释而已,我个人认为,它是错误的。” “马泽尼亚不能代表天文物理,他的想法和我是完全不同的。” “……” 这些站出来坚决反对的天文物理学家,绝大多数都非常有名气,其中还包括两个获得过诺贝尔奖物理学奖的学者。 他们站出来的原因很简单,引入湮灭理论以后,他们的很多成果都被否定。 任谁花费一辈子时间投入到研究中,成果还获得了国际奖项,结果被其他人证实研究是错误的,都是不能够接受的。 同时,也有很多学者站出来支持马泽尼亚的说法。 这些支持的学者多数都很年轻,他们认为天文物理引入湮灭理论,才会真正的焕发活力,而不像是现在的情况——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天文物理的进步,多数只是发现几个星体,或是对远在‘亿光年’为单位距离的星云做研究。 当天文物理引入湮灭理论,有了全新的基础支持,领域内就多出了很多方向。m.partSoRDER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