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难度都是以指数级提升的,对于钢材的提升也是指数级的。 武钢生产的含氧量为5ppm到6ppm左右的高端轴承钢,放在国际高端轴承钢市场,根本就没什么竞争力,因为高端轴承钢的含氧量,都在5ppm以下。 前者也只能制造高端普通轴承。 后者则可以制造最先进的轴承。 3ppm? 那是什么概念? 彭辉和万益明仔细思考着,发现脑子中竟然连概念都没有…… 第三百一十三章 王院士,不是我们能想象的! 特种钢材含氧量3ppm,确实是很难想象的概念。 针对顶尖的特种钢材来说,制造工艺和流程已经苛刻到了极点,轴承钢的制造过程中,好多步骤都要在真空中进行,必须要排除空气造成的干扰。 其中任何一个操作过程中的小瑕疵,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即便是制造过程没有任何的瑕疵,对于工艺和流程的要求已经达到了顶点,最终刚才的含氧量也只能提升到5ppm。 现在的4ppm都已经不能想象了,可以说达到了常规的极限。 现在国际最高技术都没有能突破这个极限。 4ppm含氧量的轴承钢已经可以支持最大型,精度最高,要求最严格的轴承使用。 想要突破国际最高水平,哪是容易的事情? 有些领域的技术,国内想要赶超国际水平是有可能的。 比如,软件行业。 国际上出现一款软件,国内也可以很快参照研发出来,因为其中牵扯的技术并不高端。 高端材料技术,可不是想追赶就能追赶的。 现在国内的高端材料领域,依旧和国际最高水平存在巨大的差距,很明显的一点,国内好多高端材料都需要依赖进口。 显然。 在需要依赖进口的材料领域,国内的企业、科研团队,也是有投入进行研发的,有些材料也会进行逆向工程,希望能够模仿制造出来,但大部分研究,短时间根本没有任何进展可言。 这主要就在于整体的差距。 首先来说,一些世界顶级的材料公司,在材料的研究上拥有百年的历史,他们在百年的历史中积累了无数的经验。 同时,他们还拥有市场支持。 有国际市场的支持,就能够让产品制造出利润,然后再持续不断的投入到研发中,就形成了一个互相促进的循环。 很多掌握材料领域最高制造技术的公司,研发经费、投入的科研精力以及研发时间上,总结在一起都是非常惊人的。 这些显然不是短时间,依靠一些经费投入就能达到或超越的。 国内的高端材料领域,面对的就是这样的问题。 高端轴承钢领域也是如此。 国际顶尖的公司花费几十年时间,投入大量的科研精力以及研发经费,所掌握的顶尖轴承钢制造技术,单单靠一个或几个团队,再加上一定经费的支持,就想追赶或超越,又怎么可能呢? 即便制造技术只是追赶上,都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超越? 彭辉肯定是不敢想的。 如果真正进行了超越,也就没有了任何的参照,脑子里真就连概念都没有了。 另一边。 王浩倒是没有那么多的想法。 彭辉团队改善制造工艺和流程以后,所制造出来轴承钢含氧量达到4ppm,他知道消息还是稍微有些失望的,因为比预估还要稍微高一点。 “应该是制造过程的问题吧?” 王浩思考着。 但是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他也没有放在心上,就和史桂芳等人一起讨论起轴承钢制造的问题。 王浩把讨论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就是有关添加稀土元素的内容。 在特种钢制造过程中添加稀有元素就可以有无效的增加钢材的韧性,但对于减低含氧量是没什么帮助的。 这部分讨论,主要王浩希望增加对轴承钢制造的了解。 另一个部分则直接相关,也就是特种钢制造过程中,增加一种或几种新的工艺,看看能不能对降低含氧量有帮助。 之前王浩看了很多的资料,也想了好几种方法,就和史桂芳等人一起做讨论,但最终结果有些遗憾,讨论会议进行了两个多小时,都没有任何的进展。M.ParTsORdeR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