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的内容进行了转载……” “甚至根本不需要特别去搜索,你们都应该知道,王浩博士很受关注,最好的学术媒体都会关注他的博客……” 在经过一系列讨论以后,事情很快确定下来。 很多人都震惊了。 这可是粒子对撞实验,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竟然被时差八小时以外的一个数学家,提前预测到了? 他们几千人一起的工作,竟然变成了帮对方去证实研究…… 想想还挺郁闷的! 同时,不少人都变得非常兴奋。 如果不是万分之一概率的巧合,那么可以肯定的是,‘数据空缺’的现象绝对是个大发现。 …… 联合小组的工作群的讨论并没有能传出去。 其实也不用有人特别去说,因为都是直接发布的消息,很快就有人把王浩发布的内容,和atlas实验组发布的实验结果结合在一起。 最开始做报道的是一家意达利的媒体,撰稿记者是布鲁切斯。 之前布鲁切斯对王浩发布的博客文章进行了转载,还担心读者们看不懂进行了认真的翻译。 但是,很遗憾。 王浩发布的博客文章,放在意达利也同样没人关注,学者们都觉得内容说的很虚幻,没有什么实际价值。 现在看到atlas实验组发布的信息,他马上想到了王浩的博客文章,顿时意识到是个爆炸性的发现。 布鲁切斯马上撰写了新闻,标题则是,“世界第一数学天才,预言了欧洲核子组织的新试验!” 一篇报道,引起大量关注。 很快大量的媒体进行了转载,也有很多的媒体发布了类似的信息。 哪怕是在西方国家,王浩的名字也是自带流量,对菲尔兹获奖者做个排名,王浩就是单独排在第一的,彼得-舒尔茨、安德鲁-怀尔斯、佩雷尔曼则处在第二梯队,接下来才是陶哲轩、邱成文以及其他菲尔兹获奖者。 这是以成果、智商的综合考量。 总之,王浩本来就很带流量,事情被报道出来以后,就引起了更大的舆论,“王浩提前预言了欧洲核子组织的实验结果!” “提前计算出来了?还是说,atlas实验组打了个配合?” “如果是巧合,这也太巧了吧?” “我仔细看了王浩发表的内容,他并没有全部发表出来,只是做了一个大概的介绍,但结论和atlas实验组的结果几乎一致!” “感谢atlas实验组,帮助王浩验证了他的研究……” “你们不觉得吗?顶级数学家真是太恐怖了,他竟然依靠计算,就知道85gev~260gev能量区间有异常!” “数据缺失,代表什么?” …… 王浩还不知道国外舆论的大量讨论,国内也只是刚有消息而已。 他并没有特别去关注。 现在王浩正和邱成文视频通讯,并说起华人数学家大会的事情。 华人数学家大会是邱成文组织的,而且在月底就要召开了。 王浩对于发表什么内容有些苦恼,他觉得自己没什么可发表的。 虽然一直在研究代数几何的内容,但就和去年菲尔兹时类似,他只是利用代数几何的方法去塑造半拓扑定义,而不是专心做什么数学的研究。M.PaRTSORDEr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