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震惊世界的。 s+级别难度,就很难做出判定了。 王浩对s+级难度的理解,就是系统性的工程,或者可以带动理论或科技取得巨大进步的研究。 在确定了要做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之后,王浩也开始了先期工作。 他首先找到了一大堆的相关资料和论文。 然后,开始研究。 这些论文都是和哥德巴赫猜想有关的论文,其中也包括陈景润先生对于‘1+2’的证明论文,论文的名称是《表大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 1+2,指的当然不是1+2=3。 哥德巴赫猜想出现在1742年。 当时哥德巴赫给欧拉的信中提出了以下猜想,任一大于2的整数都可写成三个质数之和。 哥德巴赫自己无法证明它,就写信请教赫赫有名的大数学家欧拉帮忙证明。 然而一直到死,欧拉也无法证明。 不过欧拉还是进行了很多研究的,他在给哥德巴赫猜想中的回信中提出了另一个等价的版本,也就是现在流传最广的版本,即‘任一大于2的偶数都可写成两个质数之和’。 正因为如此,才会有‘1+1’的说法。 1+1,说的是两个质数之和。 陈景润证明的‘1+2’,则是‘任一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二个素数的和,或是一个素数和一个半素数的和’。 他所利用的方法就是最经典的‘筛法’。 历史上,所有哥德巴赫猜想相关证明进展,利用的都是筛法,筛法,也就是筛选法,理解起来很容易。 首先把自然数按次序排列起来,从数字1开始,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要划去。 第二个数2是质数留下来,而把2后面所有能被2整除的数都划去。 2后面第一个没划去的数是3,把3留下,再把3后面所有能被3整除的数都划去。 3后面第一个没划去的数是5,把5留下,再把5后面所有能被5整除的数都划去…… 这样一直做下去,就会把不超过n的全部合数都筛掉,留下的就是不超过n的全部质数。 这个方法听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因为筛选过程是无穷尽的,就必须要用到数学分析方法,涉及到的是组合数学问题。 组合数学,一定程度上就可以为离散数学。 广义上来说,组合数字的分析就是离散数学,但实际应用来说,狭义的组合数学是离散数学除去图论、代数结构数理逻辑后剩下的部分。 离散数学,就是王浩的‘拿手好戏’。 所以对于陈景润的研究论文,王浩很容易就读懂了,了解了其中的方法逻辑。 同时也做了一个判断——就像是数学界普遍的看法,陈景润先生已经把筛法运用到了极致,也只完成了‘1+2’的证明。 换句话说,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就好像是对于π的确切数值的研究,哪怕是用计算机计算几百亿位,也不可能得到精准的π数值,π,依旧只能用符号表示,而不是一个确切的数字。 换句话来说,单纯用计算的方法,不可能解出一个无理数,而用‘筛法’也不可能证明‘1+1’问题。 王浩放下了手里的论文,不由得感慨一句,“哥德巴赫猜想,要证明好难啊!” 他发出感慨,另一个原因则是,看了好几篇相关论文,结果任务灵感值,就只增长了可怜的1点。 这说明‘筛法’根本就走不通。 哪怕是看再多类似的研究论文,也对于解决哥德巴赫猜想没有任何帮助,甚至会影响自己的思维判断,对研究起了负面作用。 “看来还是要找新方法,群论就是个不错的起点方向。”王浩思考着。 旁边张志强听着王浩的小声念叨,忍不住用力撇了撇嘴,“哥德巴赫猜想很难?我还说黎曼猜想很难呢!” 他有些好奇的凑过来问道,“王浩,你怎么开始研究哥德巴赫猜想了?” 王浩郁闷道,“因为找不到方向啊,我一直在研究ns方程,结果研究卡住了,没什么进展,就想换一个方向。” “这跨度也太大了吧?”张志强扯了扯嘴角,“ns方程、哥德巴赫猜想,从偏微分方程到数论,我总觉得你应该专一些,奔着一个方向去研究。” 他说着似乎代入了情感色彩,感慨的说道,“这就和人生一样,感情专一,才能够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份爱情。” “你也一样啊,王浩,怎么样,不考虑找个女朋友?你张哥我是过来人,要是你有什么情感问题,问我准没错。” 王浩怪异的看着张志强,仔细打量着他,问道,“你有女朋友了?” “这个……” “有喜欢的了?正‘专一’的展开追求?”M.parTSOrDeR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