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的长,少说也有七八千字,而且里面生僻字很多,语义也非常艰难。 朱元璋出身低,尽管后面又读了很多的书,可对于那些不常见的生僻字,也很少涉猎,再加上他喜欢看偏大白话的奏折,所以对茹太素的这种奏折就非常讨厌。 洪武八年十二月的某天,茹太素和往常一样,又上了一份奏折。 茹太素的奏折厚厚的一摞,比寻常人要厚很多,朱元璋看着茹太素的奏折,实在头疼。 朱元璋懒得看他的奏章,就叫中书郎王敏念给他听。 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读了大半天,读到一万多字时,朱元璋还没听出个所以然来。 朱元璋当时就爆炸了,大怒曰:“虚词失实、巧文乱真,甚厌之。” 然后就将茹太素叫到了御书房,让手下人狠狠的打了一顿。 一边看着被打的茹太素,又一边看着茹太素的奏折。 如果不是茹太素上的这份奏折确实解决了不少问题,恐怕后果还要糟糕。 他的这个德性,朱元璋非常讨厌,就属于那种臭水沟里的石头,冥顽不化。 眼不见心不烦,便将他贬出了京城,扔到了浙江,当一个小小的参政。 可他的本事还是很强的,干了没几年又升官了,成了户部侍郎。 户部尚书曾泰看着站出来的茹太素,心里咯噔一下。 茹太素是个什么样的人,朝中的这些官员都清楚,他当年的奏折到现在都还被人记着。 现在一看茹太素站了出来,曾泰的心中涌现出一股不祥的预感。 不停的朝着茹太素使眼色,可茹太素就好像没看见一样。 “这个茹太素,当年自己把自己的前途整没了,现在又开始折磨我!”曾泰的心里不停的骂着。 只见茹太素一脸平和的站在大殿中央,朝着朱元璋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 整个过程挑不出任何毛病,非常的规范。 “陛下,臣有话要说!”茹太素悠悠的说道。 “有话就说,有屁快放!”朱元璋按耐不住心中的厌烦,催促道。 “正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陛下如今是一言九鼎,高坐金殿之上,应当有皇帝的威严,陛下一口一个俺,确实有些不太合适。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陛下乃一言九鼎,应当称朕,如此才符合陛下的身份……” 茹太素好像记吃不记打,老毛病又犯了。 他就站在那里絮絮叨叨絮絮叨叨,不停的引经据典,不停的劝解朱元璋,说了一大堆的废话,没有一句说在点子上。 朱元璋嘴角抽了抽,“这家伙这么多年是一点长进都没有,真的是够了!” 朱元璋一拍面前的桌子,指着茹太素,“有什么话就赶紧说,不要浪费时间!” 茹太素也不急,还保持着刚才的那个语速,“陛下,臣以为富平侯制定的那些律法也有其中的道理!” 此言一出,四下皆惊,朝中的那些官员们都不可思议地看着茹太素。 “这个家伙,他到底是哪边的?被丢在浙江这么多年,难道一丁点长进都没有吗?今天怎么竟然还帮起了陈松说话!”户部尚书一脸黑线,在心中的不停骂着。 陈松也是一脸惊讶,他没有想到在如今的朝中,竟然还有人会帮着他说话。 朱元璋也来了兴趣,身子前倾,看着茹太素,“那你觉得,这里面有什么道理?” “回陛下,臣以为,天下之事都应该有自己的规矩。 就好像户部一样,干什么事都有相应的部门,这样才能有条不紊的将户部的事情办下去。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前元荼毒中原百姓已久,天下生灵凋敝不已。 和百姓们相比,士绅的待遇实在是太好了。 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 茹太素就好像长江一样,叨叨叨,叨叨叨,叨叨了半天,还是没有说在关键点上。 朱元璋真的是听不下去了,如果茹太素不是替陈松说话,朱元璋压根就没有想听的想法。 陈松站在那里,一脸呆滞的看着茹太素,茹太素并没有自报家门,陈松也不认识,所以一时之间并没有认出他就是历史上那个大名鼎鼎的茹太素。 “此人这番能说,一直叨叨个不停,老朱又说他姓茹,他该不会就是大明洪武年间的那个奇葩茹太素吧? 看这样子应该是了,说了这么多废话,没有一句在点子上,全都是引经据典的之乎者也!”m.PARtSORDer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