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没在心目中未来大舅子的面前摔了个狗吃屎。 “哎,你走路当心点啊。”顾明南瞧见了有喊,临了还对自家大哥说:“现在的孩子太毛毛躁躁了,好好的走路都能摔着。” 顾明东笑了一声,将纸包扔给他:“拿着吧。” “客气倒是蛮客气的,就是说不听,他叫你哥,那你不得喊金老五叔,亏大了。”顾明南如此评价道,完全没意识到金田耕喊哥,那是想要占便宜吗,那是看上了他家四妹。 顾明东冷眼看着,心底都为钱晓茹感到担心,就顾老二这直肠子,可不得等到猴年马月才能懂女孩子的心思。 兄弟俩一回到家,顾三妹就好奇的问:“大哥,听说金老五的新媳妇是知青,真的假的?” “你怎么也知道了?”顾明南打开纸包,将里头的点心块分给三个孩子吃。 “生产队有下河村嫁过来的人,今天去河边洗衣服听她们在议论,说那个女知青干啥啥不行,自从下乡就跟金老五处上了。” 双胞胎跟顾芸捧着油果子吃,好奇的看着他们。 顾明东招呼了一句:“小北,你也来尝一口。” 顾明北擦了擦手,笑道:“我都大人了,哪儿能跟孩子抢吃的。” “你也还是孩子。”顾明东不由分说的给她塞了一块,顾明北尝了一口,评价道:“味道还不错,金家的手艺挺好。” 这油果子一看就知道是自家做的,应该是金老五亲妈或者哪个大嫂的手艺。 顾明南也跟着尝了一口,说:“不如饼干厂的好吃。” “那肯定啊,饼干厂放了好多油和糖,自家做哪里舍得。”顾明西也尝了一口,转而又问,“他媳妇真的是知青吗?” 顾明东点头道:“确实是个知青。” 顾三妹惊讶道:“这还是附近第一个嫁给当地人的知青吧?” 知青上山下乡已经持续了快四年,但上河村这边开始的晚,实际上第一批落到他们生产队的知青,满打满算也就两年时间。 金老五所在的下河村比他们还要晚一些,他们生产队最早的一批知青下乡至今,也就一年多。 这时候的知青知道下乡的苦和难,但心底都指望着还能回去,自然不会随随便便的与当地的农民结合。 而且此时的政策也还没开始鼓励知青和农民结婚,只提倡让知青下乡,晚婚,努力搞建设。 所以像是张媛媛这样自愿嫁给当地农民的婚姻,在这时候才是特例。 顾明东却知道,随着时间延长,知青会继续一批批的下乡,这种特例就会越来越多。 对于金老五娶了个知青当媳妇这件事,顾明东参加过婚礼就抛到了脑后。 附近生产队的人听说了知青跟农民结合的消息,倒是纷纷看了个稀奇,有些打光棍的大龄男青年,忍不住也把目光放到了女知青的身上。 就连上河村也是如此,生产队的大小伙子纷纷上门献殷勤。 因为之前出了刘大柱的事儿,原本要分配给上河村生产队的知青,最后临时调整去了别的地方,倒是让顾建国省事儿了。 周围几个生产队的知青,都知道上河村这边发生的“惨事”,如今都不太敢来他们生产队串门。 不过知青之间相互联系多,尤其是老乡时常会有走动,该知道的消息还是能知道。 上河村的知青们自然也听说了这桩婚事,但与生产队社员们的反应不同,他们反倒是看不上嫁给金老五的张媛媛。 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一听就知道这个女知青的思想觉悟不够,上头都说了,下乡的知青要提倡晚婚,先搞生产再想个人,争取当农村的劳模,她倒好,用结婚来逃避劳动。” 这时候上头的政策确实如此,把个人问题放到集体之后,下乡不想着伟大目标,反倒是沉湎于个人的卿卿我我,是该被批判的落后分子。 张媛媛嫁人,没有人觉得她自由恋爱,都觉得她想靠着嫁人逃避劳动。 再者她嫁入金家之后,金M.ParTSOrdEr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