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东西。她就是居委会的夏主任。 小褚说明来意之后,夏主任接过小褚手上的照片,然后带着欧阳平等四个人出了居委会。夏主任拿着徐在道的照片,沿着街道两边的店铺和人家,一家一家地问过去。如果徐在道住在这一带,保不准会到街上来买东西。 然后是一条巷子,一条巷子找。一直找到十二点,都没有结果。荣所长将大家领进一家风味小吃店,叫了五碗鸭血粉丝汤,又叫了两笼牛肉蒸包。欧阳平长这么大,还没有吃过夫子庙的风味小吃,这回是头一遭。 吃完中饭以后,夏主任领着大家一个巷子一个巷子,一个街口一个街口地跑。上了年纪的居民们看到夏主任和户籍警小褚,便马上停下手中的伙计,凑了上来,小褚就将照片拿给他们看。 在距离长乐路和白鹭街的交叉路口三百多米的一家叫红旗杂货店的铺子里面,欧阳平一行有了重要的发现,杂货铺的营业员赵颖娟拿着照片仔细端详了好一会。 “小赵,你见过照片上这个人吗?”夏主任问。 “我见过这个人。虽然不是天天见,但我对这个人有印象。” “不是天天见?什么意思?” “隔一段时间,就会看到一次。” “多长时间见一次。” “我说不好,两个月,也可能是三个月。” 这个时间和陈菊提供的情况是吻合的。 “他曾经到你们店里面卖过东西吗?” “他没有来卖过东西,我们杂货店的旁边有一个巷子,我看见这个人走进巷子。” “旁边有一个巷子?” “对啊!旁边是有一个巷子。”夏主任走出杂货店,向右拐。赵颖娟和其它人跟在后面。 在杂货店的北边果然有一个小巷子。巷子的名字很特别,叫“箍桶巷”。 “此人走进巷子,一般是在什么时间?” “有时候是中午,有时候是傍晚。巷子里面住着六七户人家,你们去问问他们,他们应该比我清楚。” 正说着,有一个老太太和夏主任打了一个招呼,然后朝巷子里面走去。 “刘大嫂,请等一下。” 老太太转身走出巷子。 “老嫂子,你看看这张照片,有没有见过这个人。” 老人的年龄在六十岁左右。她接过照片,端详片刻,道:“见过。但他好像是来串门的。” 老人家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为什么?” “我每天进出巷子多少遍,他要是住在里面,我应该经常见到他。” “此人多大年龄呢?” “五十出点头吧!样子像一个读书人。” “他到哪家去串门呢?” “189号——就在我家的斜对面。” 徐小清在31路汽车站附近两次看到徐在道,不带有任何偶然性。 “189号住着什么人?” “住着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女人,姓闵,有一个儿子。” “儿子多大?” “三四岁。” 三四岁,这个小孩有可能是徐在道和这个姓闵的女人生的。 “这个行闵的女人有男人吗?” “除了照片上这个男人,我没有看到姓闵的和其他男人你说话。” “这个姓闵的女人是什么时候住进巷子里面来的呢?” “老大妈?这个姓闵的女人住的房子是公房还是私房啊?”欧阳平问。m.pARTsORdeR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