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倒影浮光(1v2)

90.审视


    同时也没有作案动机,童乐和江东海当天才第一次见面,易秋寒更是坚持他当时和童乐在一起。

    先后走访了童乐就诊的两位心理医生,第一次就诊比较潦草,只有焦虑、记忆力减退的结论,第二次则是业内的专家黎春扬,他给出的结论是创伤后应激障碍,这的确和童乐的经历相符合。

    最后一次传唤:“请在审讯室主动交待经过,早点自首可以争取宽大处理。”

    没有问讯,童乐和易秋寒分别被关在审讯室里,警察只留下纸笔,让他们交待过错,再没有人来告知任何信息,就是漫无目的的空等。

    寄希望于心理压力,能让任何一个人自己露出破绽,可惜,易秋寒只失联了不到两个小时,上级的施压电话就打过来。

    金石集团作为本市的纳税大户,易秋寒不但是知名的企业家,还是易家的继承人,即便再不喜欢易秋寒,为了脸面,易建明也不可能放任他被莫名关进警局。

    只剩下童乐一个人,面对传唤的最长时间,二十四个小时。

    吴叶朴清楚,一旦到时限,易秋寒也会来施压,有影响力的人本身就有更多话语权。

    几番配合调查下来,童乐大约也明白了可能发生过的事,自己嫌疑这么大,易秋寒也牵扯其中,多半就是她做的,只有自己不知道具体的经过。

    正因为不知道,才会让自己来应对这些测试。

    易秋寒是知情的,否则他不会如此配合作证,还天天尽可能的把自己带在身边。

    她的存在,不只是提供保护,她也会带来危险,因为她也是一个人格,会有她自己的想法,会有她自己的所爱。

    她也会利用自己。

    不大的审讯室只有一桌两椅,对面的椅子正对着自己,空荡荡的,没有网络、没有消遣,时间开始变得无比漫长。

    童乐看着自己的手,手心和手背,几乎陷入了沉思,试图梳理现有的人际关系,试图找回缺失的记忆,直到想的头痛欲裂,然后昏昏沉沉地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梦里,她眯着眼睛摸出手套戴上,隔过一把椅子腿,挪到江东海身边,伸手刮到他耳侧的附耳肉粒和皮鞋上的金属扣,确认没有找错人,剪彩的金色剪刀才隔着毛巾刺进了他的脖颈。

    几乎没有反抗,江东海完全想不到会有人杀他,按住他的口鼻把剪刀刺得更深,在血迹透出毛巾前迅速松开,借助他还活着的最后那股惯性推进桌子下面,腿窝进去,拉好桌布掖在桌角下面,椅子也推近遮挡。

    惊险又刺激,肾上腺素在飙升,像是完美地走了一道钢丝。

    旁观这一切,是童乐想都不敢想的事,而她不仅敢想还敢做,做完还能无所顾忌的把窟窿扔给自己去补。

    这就是代价吗?救了自己的勇敢也是杀人的无畏。

    越来越多的记忆开始浮现,关于杀人,这不是第一次,还没等童乐回忆完全,就被人推醒了。

    警察带来一份盒饭,并叮嘱不许再睡觉。

    童乐麻木地吃完饭,继续沉默,审讯室里不是在审理案件,更像是在审视她的人生。

    安安静静地坐了很久,没有任何情绪,警察进去问讯,童乐也只是平静答话,以前说什么现在还是说什么。

    非常配合,但什么也问不出,拿不出直接的证据,童乐什么也不认,直到耗完了这二十四个小时。

    审讯室留下的纸张依旧是空白,案件一筹莫展,吴叶朴突然又想到不确定性。

    关于礼仪小姐空缺的原因,童乐是有机会做手脚的,但能否顶替礼仪小姐始终是一个不确定性,天气又是一个不确定性,那就说明江东海的死是有条件才能执行,没条件就可能会被放弃的事件。

    江东海必须死,还是随机发生?假设这是一个随机发生的事件,是不是就不需要明确的作案动机?

    比如,是为了“维护正义”而进行的杀人,那样即使没有任何社会关联,也有了对死者动手的理由,而江东海本身的诸多劣迹也符合了这一假设。

    若真相如此,他还要想尽办法把人送进监狱吗?

    吴叶朴犹豫了,情之至于纤微无憾,是谓理,法律不外乎人情。民众的朴素正义观离法治还有距离,但存留着人性。

M.paRtSOrdeR63.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章 倒影浮光(1v2)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