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不服,也的确是扫清了很多的不服。恰恰是因为他有系统能够分辨敌我,本人才没有遭遇过哪怕一次的刺杀,都是在刺杀者酝酿的时候就抢先动手。 “新平侯在南方四年,诛杀不轨、不服之辈多不胜数,才有南方稳如磐石。”李匡说的当然是桓温在南方的大杀特杀,杀到没人敢再与国朝过不去,也杀得南方被驯服。他笑了笑才继续说:“西北之地比之南方稍微复杂,感念张氏之人甚众。谢兄心中可有韬略?” 谢艾眉头皱得很深。他在中枢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西北人还在怀念张氏,尤其是怀念张骏,也恰恰是这样中枢在制定相关政策的时候,才对西北少了照顾。 这一次要是刘彦没有点名,他本人也会主动请命,不觉得自己将会使西北人不再怀念或感恩张氏,可至少是要消除西北人对汉国的敌意,要不然西北人长期对汉国没有归属感害的只会是西北人自己。 “天灾既是灾难,也是良机。”谢艾却是在苦笑:“大汉缺粮,自然无法在西北大肆无偿赈灾,不然倒是能尽收西北人的感恩。” 李匡却是说:“自古从无大肆放粮赈灾之举,此例大汉亦不可开。” 其实很奇怪啊!上古先秦到先汉的百姓服徭役和缴纳各种税收就是尽了自己身为国之一员的义务,可是官府真不会在百姓遭遇天灾的时候拿出粮食来无偿赈灾。 要是知道那个时候的义务和责任却也不会多么意外,先不讲百姓的义务和国家的责任平不平等,上古先秦和先汉的国库储备仅是用来支应战事和国家的俸禄体系,百姓遭遇天灾的时候开放山川就是最大的仁慈,不但官府觉得这样的做法理所当然,就是百姓也认为本来就是这样。 从什么时候开始,遭遇天灾的情况下官府就必须开仓赈灾?是杨坚建立了“义仓”之后。 杨隋对百姓的收税有相当多种,其中的一种就是收取一定数量的粮食储备到“义仓”,表明那些粮食是由官府进行保管,实际上却还是属于百姓,等待出现天灾的时候归于百姓使用。 “义仓”的粮食会不会被挪用或是贪污没人清楚,但杨坚统治期间正是因为“义仓”的存在,每有地方遭遇灾年都能及时得到救赈,“义仓”的确是发挥了它该有的作用。可是到杨广继位之后,“义仓”的作用就崩坏掉,但“义仓”就如同杨隋建立的三省六部制度和科举制度一样被后续朝代继承下来。 人都是会因为出身的不同和所在位置不同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想法,谢艾现在有能力为西北人干点事情,是不希望西北既要应对天灾,又要人为的大肆流血。可从他身为汉国的高官身份来讲,他又知道不杀人……至少是不消灭那些不服者,是不利于汉国对西北的统治。 “艾会如期前往乡里巡视。”谢艾对李匡说道:“介时还请承基多加配合。” “那是自然。”李匡先应承下来,其中也知道谢艾不想杀太多人,可很多时候杀多少人根本不是由他们来控制,耐不住就是有太多的人找死。他想了想,建议道:“明达有故旧亲朋来投,或可参与此事。” 就算是李匡不说,谢艾也会让那些瞧得上眼的亲朋故旧参与进来。 坏事若是注定发生,真要有智慧就该在坏事之中发生一些好事,谢艾使那些故旧亲朋建立一些功劳无疑就是最大的好事。他对于李匡的通情达理很是感谢,嘴巴没道谢和感恩,心中却是记了下来。 袁快还跪在地上呢,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经抬头眼巴巴地看着谢艾。 “汝告密有功。”谢艾对袁快并没有太好的脸色,却也不至于恶狠狠,平淡地说:“若想功劳再甚,可有足够胆量?” 袁快来告密是出于不想阖族遭殃,安全有保证的前提下能再搏个前程,别说是忘记对汉国的仇视,得到利益后没人逼迫也会当个汉国大大的忠臣,立刻就是猛点头。m.paRtsordEr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