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篇小说的创作动机 曾经有朋友问我,是不是为了写这篇小说才去搜集那么多忧鬱症相关的资料? 我的回答正好相反,不是为了写小说才去了解忧鬱症,而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忧鬱症,为了尝试扭转人们对忧鬱症的刻板印象,我才会写这篇小说。 当然,在写作过程中,为了更真实呈现忧鬱症患者的状态,以及儘量减少可能会过火或出错的描述,令我更深入去研究更多相关资讯,反覆检查推敲,也纠正了我一些原本自以为是的看法。 读者朋友hoah曾经在《玫瑰与黑皮诺》留言说: 「还想看朵朵和景延更多的甜甜后续gt;lt; 雪廷和姿妍復合后的日子也想要有 毕竟焦虑症并不是能轻易就没事 会想知道在这样的情况下姿妍要如何陪雪廷走下去」 甜甜后续在那篇的番外有,不过如何陪雪廷走下去的部分比较没有着墨。 事实上,去年在写那篇的时候,我的确还不够了解该怎么陪伴才对,所以迟迟未有动笔。 不过,与焦虑症有点类同,今年我用《因为你是第一次》这一篇小说,花了近一半篇幅,来述说如何陪伴对方走下去的故事。 忧鬱症的成因有很多,但绝不会是某名人所说的「不知足」,不是烂草莓。 也不需要比较谁比谁惨,谁才有资格去忧鬱,即使是衣食无忧的人,也可能会患上忧鬱症。 以妍熙为例,我认为压垮她的可以不是童年的孤单或被人性骚,而可能是由于她母亲的死,就只有她母亲的死这个原因,如此简单。 相对于被性侵或有更悲惨遭遇的人来说,妍熙的经歷只是比幸运的人可怜一点而已。 但就像被病毒入侵一样,你再健康饮食,生活和运动习惯再好,还是会有可能被病毒打败。 我很认同一句话:「『某人现在很痛苦』与「『尚有更痛苦的人存在』并没有任何关连。」 痛苦其实是难以比较的,因为人与人本来就是截然不同的个体。我所感受的,跟你所体会的,不会完全一致。 在第32章里,借用了弟弟说出一般人对忧鬱症的看法,而沁愿学姐的回应,也就是我的想法。 另外,近年忧鬱症确诊人数比较多,不代表这世代的人比较软弱,而是很可能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人们更容易获得资讯,因而更有病识感愿意寻求援助。 忧鬱症早在古文明时代就有了,可到了现在我们还没有非常有效的医治方法。 即使没有淋过雨,也不要撕烂别人的伞。 我们都可能会在某种情况下成为少数,即使很多时候我们没有经歷过,可能没法感同身受,仍希望我们都能够愿意更深入去理解和接纳身边的人(犯罪而不感到有问题的人除外),给予他们更多的爱。 我很喜欢的一位精神病学家和心理治疗师ericbender博士就强调过:「值得注意的是,精神或心理疾病很少与暴力扯上关係。」,「患有精神或心理疾病的人并不是天生危险的。」 it'sveryimportanttonotethatmentalillnessisveryrarelyassociatedwithviolence. it'sveryimportanttonotethatpeoplewithmentalillnessarenotinherentlydangerous. (ericbender常为gq分析m.PArtsORDer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