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3」∠)_......不解释了总之我努力保持日更到写完卷三。 谢谢大家的留言和珍珠,在状态不好的时候看到这样的支持真的很开心~也是鞭策我每天努力卡也要卡出来的主要动力~ 谢谢大家qaq 明白这点,萧宸一方面对自个儿此前亟欲离京的莽撞有些懊悔,一方面却也给此事勾起了几分雄心壮志和跃跃欲试,想着若能亲自破解阴谋、揪出幕后黑手,倒也不枉他两世经歷的诸多磨歷,和父皇与沉师的尽心栽培了。 不过意动归意动,事情的轻重缓急他还是分得清的。所以这些日子来,即使瑶州一带无数官员富商都想巴上太子一步登天,可对于那些千方百计投帖子邀请他赴宴或出外游玩的帖子,萧宸却都逼着自己按下了心底亲身前往试探的冒险想法一概选择了婉拒;平时则不出门则已、一出门便必然是前呼后拥、护卫无数,绝不让那些心怀不轨之人有出手伏击的空隙。 至于那些或明或暗送到他手上的人和财……前者他一般直接打发回去;后者则直接被他当成了善款,造册列名公布后直接将钱财回馈乡里、救济百姓了。 萧宸这么做本只是为了釜底抽薪、在婉转表达态度的同时彻底绝了那些人的念想,不意名册公布后,却反倒在那些不知内情的瑶州商贾富绅之间掀起了一股捐款潮……寻思着多募一分善款、国库便能少一分支出,考虑到日后的北伐大计,萧宸便也就将错就错,来者不拒地接受了这些瑶州富户的「善心」。 儘管这种过分谨慎的做法让年轻的太子少了许多与可能的嫌疑之人交锋试探的机会,但有太子卫队在明、潜龙卫在暗,再加上那些向他示好的官员富户们言词间或多或少透出的蛛丝马跡,种种情报相加,即使萧宸在这方面的本领仍未磨练到到洞若观火、明察秋毫的境界,也凭藉着过往的学习和沉燮的指点摸索出了个大概。 这世上本没有真正「天衣无缝」的事儿;能否找出那道关键的缝隙来,说到底还端看个人的眼力和手段。若春汛之事真是某个隐于暗中的势力所为,己方固然因此失了先手,却也有了循隙追跡、就此逮住对方狐狸尾巴的机会。 毕竟,不论隐藏得再怎么深,一个势力既然存在,就必然会留下相应的痕跡;差别只在于掩饰的手段是否高超到足以掩人耳目而已……而萧宸需要做的,就是把握住对方由静转动的剎那留下的痕跡,藉此顺藤摸瓜地循线揪出对方的身分。 事情的发展,也确如他所预期。 因稜江已有数十年不曾决过堤,暴雨来临前,儘管两岸的居民商户也或多或少做了些防灾的准备,却几乎没有像几十年前还未有瑶州大堤时那样、一到雨季就忙着举户搬迁的。换言之,若有当地居民或势力像是预感到会发生什么般早早避居他处,无论明面上打着的理由再怎么合情合理、冠冕堂皇,十有八九都与那潜伏暗中的势力有所牵连。 而潜龙卫调查的结果也证实了他的怀疑。 此次春汛,正临着瑶州大堤、受灾最为严重的几个县里,确实存在那么几个在大雨来临前因故离开当地、并因此侥倖逃过一劫的幸运儿。待萧宸寻来这些人的背景资料进一步核实排查过后,还留在嫌疑名单上的,便只馀下了四组人马。 这四组人马,分别是吴记粮行、风扬鑣局、晁氏马帮,和此次受灾最严重的稜阳县县令及其一干亲随等。 吴记是瑶州三大粮行之一,因近十年才真正崭露头角急起直追,故传承至今虽已到了第四代,在瑶州商界却仍旧被视为新秀。据传吴记之所以能有现今的发展,还得归功于现任当家吴秀柊年少在外游歷时的一场机遇,瑶州商界也一直都有吴秀柊「上头有人」的说法。不仅如此,这些年来,吴记在商场上的表现堪称无往不利,当地官员也都颇乐于让他引为倚仗,自然让这类传闻越发甚嚣尘上。 此次春汛前,吴秀柊藉口老丈人病危,带着妻儿和几名心腹到岳家所在的岐阳县探视去了,直到春汛遭灾的噩耗传出才匆匆赶回。吴记起家于稜阳,这些年的发展重心虽渐渐往州治所在的连寧县移转,但总号的牌子仍是掛在稜阳老店底下。吴秀柊躲过了一劫,代替他坐镇稜阳总号、且向来与他不怎么对付的堂兄吴秀桐却丧生于洪水之中……这一死一生,自然很M.PARtSoRdeR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