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后来去复盘了一下‘丹青’出现的时间线。是王鸣珂到玉华寺几年之后了。 “但现在,丹青大家的身份,实在是很好的金字招牌。” 不单是对世家,更是对…… 李唐宗亲。 王鸣珂的身份,不只是世家王氏女,更曾经做过先帝的皇后。这样的身份,圣神皇帝这些年竟然如此待她,如今还令她直接恢复本名,去做出版署的官。 其余李唐宗亲、命妇见此情形,自然会松口气的。 所以曜初才感叹:丹青大家,虽然给她们增加了太多的工作量,但真是活生生的金字招牌。 姜握闻言点头,正好给曜初看她才写了个开头的信笺—— “明达。” “见信如晤。” 晋阳公主,李明达。 * 世事没有两全法,尤其是变新这种大事,不可能令所有人都满意。 比如,无论如何,长乐公主等人,都不会心无芥蒂地来洛阳拜见新帝。 虽说她们曾经为诸如‘公主开置幕府’、‘泰山封禅皇后率内外命妇祭祀’等事默契合作,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并肩作战(一起应付反对的朝臣)。 但如今,自不会如从前。 姜握轻叹:“陛下定都洛阳,于此事上甚好。” 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距离产生美了。神都洛阳,并非旧日长安。 当日未跟随越王李贞能闹事的李唐宗室、旧族勋贵,也都留住了自己的爵位,依旧在长安过日子。 自然,陛下虽不在长安,亦有朝臣和军队镇守。 “姨母,其实晋阳姑姑与我写过信。” 曜初说起晋阳公主的家书。 说来,两京皆有太庙,但到了年节下需祭祀之时,圣驾自不可能在两京之间来回奔波。 故而长安城的高祖、太宗、高宗三处太庙的四时祭享,自然就要交给官员们去料理。 然而除了留守长安的礼部和太常寺官员负责此事外,圣神皇帝亦下旨,未免官员疏忽怠慢,三座太庙的祭祀可由太宗陛下嫡长女长乐公主率诸公主、亲王郡王主持祭祀事。 晋阳公主写的信正是为此而感慨—— 说来,不但皇室从前没有嫁人的公主祭祀太庙的旧例,连民间都有一句俗语“闺女莫上娘家坟。” 女儿一旦出嫁,只能随着夫君去祭夫家的祖辈。 “谁能想到,从前不能四时祭祀祖父父皇的太庙,如今换了皇帝,倒是能了。”又何尝不是一种讽刺? * 曜初边说,边看姨母给晋阳姑姑写信。 她都不必看内容,就知道:“姨母是要请晋阳姑姑回来做【医学院院长】吗?” 姜握颔首:“是。” 当时大议事后,许多朝臣都回去认真研究,思考自己要申请教授哪一科。但其中有些专业性强的学院,当时姜握就收到了相应的报名表—— 譬如司农寺吴正卿与两位少卿,当日都提交了申请做农学院老师的报名表。 譬如太医署和尚药局的官员,也提交了申请关于医学院的报名表。 并且觉得没人会跟他们竞争。 但姜握心中医学院的老师,却是孙思邈孙神医与精擅妇、儿两科的女医薛则——他们共同带过的弟子,晋阳公主。 见姨母在写信,曜初也如幼时在这间书房内一般,自行去笔架上选了一支笔,坐在书案的侧面。 “那我跟姨母一起写。” “一并寄与晋阳姑姑。”! 第306章 武皇的白匣子 曜初停下笔的时候,已经是接近正午时分了。 她抬起头,目光去找寻人影—— 姨母早已经没在桌案前与她一并写信了,而是坐在冰瓮旁的一把摇椅上,正在懒懒散散看话本。 大概是看的入迷,只有翻页的间隙,才会摇晃两下。 而随着手指翻动书页的动作,曜初能看到姨母袖口处时不时露出一线明丽的色泽,一闪又没入暗处。 曜初是很清楚,素日里姨母没有带任何腕饰的习惯。 只除了每年端午这段日子,会带五彩丝线编成的长命缕。 玻璃瓮中的冰在夏日里融化,散发着丝丝缕缕的白气。偶尔会让姨母的面容有一点模糊。 一切让人心中安稳恬静。 曜初看了片刻,这才搁下了笔。 随后把案上写好的,摊开晾等墨迹干掉的十来封信,分别装到相应的信封里去。 “都写完了?”M.PARtSordER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