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带着农场下凡尘

第139节


仲魁看过的卷子,就没一个不是打上代表通过的圆圈。

    其他人基本上也一样,只要到了排名次时,大家才会争论起来。

    而这次大考真正比拼的,其实只是在二甲十名开外的人和三甲进士们。

    因为二甲前十名,基本上都会被选为庶吉士,甚至排名中等,袁东刚等人也会默契的让他入选。

    其他人想成为庶吉士待在翰林院,全看这一次的大考表现如何。

    有幸选中庶吉士,就继续待在翰林院学习三年。

    其他的则直接放到六部去观政,三年一过再考一次,决定谁留在京城,谁被外放。

    甚至运气不好的,还有可能顶着七品的官职,做八品官的事。

    反倒是庶吉士因为留在六部或者内阁行走,接触到大佬的机会比状元、榜眼、探花还要多。

    所以历史上状元能成为真正大佬的,也就那么几个。

    起步高这是快一时,终点真看个人能力和运气。

    袁东刚看过范道的卷子后,因为糊名和眷抄的关系,并没认出这卷子是范道的。

    可看过之后,表情不由带着些不满。

    范道的文章不仅偏激,还因为被梅翰林算计,有些炫耀文采的意思在。

    若是考秀才和举人,文辞华丽确实能加分。

    但这次审卷的都是进士、庶吉士出身,并且在翰林院为官多年的人,哪里看的上这种不上不下的文章。

    若是以前,袁东刚肯定直接定为150名开外。

    但既然石仲魁多看了几眼,袁东刚不免想着,还是别为了一个普通进士,就和他起了矛盾。

    不是怕了石仲魁,实在是没必要。

    其他审卷官基本上也是这心思,反正排名50开外,对任何人都不会有影响。

    范道也因此得了个68名,比殿试时的排名都靠前了七十多位。

    等大家定好排名,对比名单时。

    暗道石仲魁还算谦谦君子,可惜袁东刚和其他人不懂石仲魁这是故意的。

    新科进士观政,首选当然是户部,其次则是是最清贵的礼部。

    当然,石仲魁也不能确定袁东刚等人真会给自己面子。

    毕竟刚正不阿的人虽然少,但也不是没有。

    所以石仲魁其实是有备用计划的。

    送范道去礼部,一则为了和自己撇清关系,二则因为礼部给事中杨文清在,算计范道最容易。

    范道得知自己去礼部后,心里也松了口气。

    毕竟石仲魁这几个月里,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工部、户部,万一分去这两个地方,做什么事都得防着被人陷害。

    同时对自己能比殿试名次提高了70多位,不免有些得意起来。

    第二天梅翰林果然一脸苍白的再次上门,而是看到石仲魁时,直接深深一礼以求他别嫉恨自己。

    石仲魁一步上前,一把扶住梅翰林。

    安慰几句等梅翰林的心情平复下来,这才从案牍上拿起一份折子交给他。

    接折子时,梅翰林的手都在抖。

    生怕这是一份参自己的折子。

    可看完之后,梅翰林满脸都是不敢相信的表情。

    “大、大人,这是为何?”

    “世叔在翰林院育人12载,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眼看着年近五旬既然这条路走不通,何不走走其他的路?”

    梅翰林明白石仲魁说的是,自己的年龄大了,在翰林院升六品的机会就更低。

    这话虽然难听,但也是事实。

    第155章 找茬

    很多翰林们觉得自己没有入内阁的希望了,那外放走州府、布政司的路,说不定就能坐上布政使的位置。

    即便坐不上一省、一州的民政、财政主官,但到了地方拼搏十几、二十年。

    致士时以三品归家,也好过一辈子待在翰林院里,以六品归家来的荣耀。

    这道理其实根本不需要石仲魁提醒,只要是在翰林院里苦熬的人,就没有一个没想过。

    梅翰林没付之行动,无非是嫌弃外放的官职不好而已。

    而且他是真不愿意放弃翰林这种虽然没钱,但地位和名声极好的身份。

    可石仲魁走了礼部的路,帮他谋了瓜州学政的职位,不仅连升两级,今后还能继续回翰林院。

    加上瓜州在大周朝地处江苏,是一等一的文风鼎盛地。

M.pArTsOrdER63.coM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页 带着农场下凡尘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