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出了食堂。 作者有话说: 文里有关儿童医院描述没有夸张,可以查下国内排名前十的儿童医院发展历史,那个年代的医疗水平跟现在比确实有差距,但也并不是我们认知的那么落后,突然发现我好像经常在作话解释一些东西出现在国内的时间【囧 连载到这里,剧情到下面几章的高考恢复就过半了,我其实很少刷之前章节的评论,偶尔会看看有没有捉虫的评论,看到确实有错误会改一下,大概因为我第一章排雷首先就写了医疗相关可能会有不贴当时实际的剧情出现,本意是想提前规避这类风险少挨点骂,毕竟查资料难免有疏漏,但这句话就好像在告诉他们这篇就是完全脱离实际的垃圾文一样,反而引来了更多抓我这方面bug的读者,说我在写我梦里的70年代,那个年代连儿科都没有,医院怎么可能像我文里写得这么发达等等,事实上文里已经尽量在80年前避免外科手术的剧情出现了。 如果仔细翻各大儿童医院的历史,建国前其实就有儿童医院了,包括现在排名前几的儿童医院几乎都是50年代末建的,而且不仅仅存在于北上广这类大城市,就算在文.革时期,医院秩序遭到干扰的时候,有些医学院甚至开门办学,坚持招收3年制学生培养儿科专业的人才,这些儿科医生并不是只有一个两个,他们有数以万计,建国初期全国卫生人员数量就有61万人了,哪怕医疗设备落后,他们分布在祖国的各个角落凭借所学贡献自己的力量,医护人员也不是80年经济发展以后凭空出现的啊?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有这么一群人从未停止过对生命的探索,为之前赴后继,既然如此我为什么不能写他们的故事呢? 为什么总有人质疑那个年代儿科医生的存在,算了,就当我乱叨叨浪费了你们时间吧,那些读者应该也看不到这段话。 第73章 因为上报纸火了一把, 工作量激增,苏雪桢这些日子几乎每天都在加班,到家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八点, 张光香在楼下吹风纳凉, 茸茸就窝在她身旁,它也随着平平安安在慢慢长大,从一个身高不到十五厘米体重五斤多的小土狗变成了如今威风凛凛的成年大狗。 刚抱回来的时候,苏雪桢也没问是什么品种, 茸茸长得又跟洪江市本地的狗不太像,他们也没猜出来是什么犬种, 后来有次张光香牵着出去, 有人恰好从远方亲戚那也讨来过一只, 聊起来告诉她茸茸是下司犬。 下司犬原产于西南某地,是当地有名的猎犬,小时候看着雪白可爱,不像是猎犬,长大了以后, 身躯跟面容都发生了很大改变,整个粗犷了不少, 跑起来非常快。 身体是长大了,但眼睛似乎没变, 显得更小了,不动的时候就显得很呆, 傻傻的, 但真的碰到不友好的人, 正面对上, 猎犬的感觉就来了, 迅猛又凶狠。 大院里其他孩子从小看着它长大的,完全不害怕,有时候还会跟它一起玩球。 张光香先听到了茸茸的狗叫声,下一秒苏雪桢就骑着自行车走近了,看到闺女回来,她站了起来,埋怨道:“哎,怎么又这么晚才回来,吃饭了没?” 下班就够晚了,等在食堂吃完饭再回来恐怕要到九点半以后了,急着回来,苏雪桢就没在食堂吃晚饭,对她摇了摇头,“还没。” 岑柏今天回来得早,家里都吃过饭了,张光香习惯了给她开小灶,问道:“我给你下碗面吃?” “中午孩子奶奶过来给平平安安拎了两条鲈鱼和几斤虾,个头都挺大的,给你做一盘虾?” 之前张光香对娄桂兰都是喊桂兰姐,平平安安大了以后,这称呼就变成了孩子奶奶,娃他奶奶。 满六个月后,平平安安对辅食的需求就更多了,过去的米糊营养不够,她每天在家照顾又没时间去买,经常是娄桂兰买了送来。 苏雪桢点了下头,这么晚了也不想她做复杂的,轻声回:“可以,清蒸吧,简单点。” 光蒸点虾不够吃,张光香又问道:“好,清蒸,再下碗清汤面?” “好。” “行,等着。” 张光香说完马上去了厨房忙活,苏雪桢随后上了楼去看平平安安,刚走上去就听到了平平激动的叫声。 听声源,是从卧室隔壁的侧屋传来的,苏雪桢习惯是先去洗手再看孩子,洗手间正好要从侧间过,没关门,刚露了个头,安安眼尖立马看到了,小手抓着勺子指她,叽里咕噜地喊,“艾艾!” 岑柏也转过头来,三张长相相似的脸齐齐看向自己,眼里满满都是期待,苏雪桢赶紧说:“等妈妈洗个手再来。” 岑柏给闺女刮了一下嘴边的鱼泥,喂到她嘴里,“先吃饭。” 六个多月的平平安安已经能稳稳当当地坐在有靠背的小椅子上,平平在一边等得着急,嫌爸爸喂得慢,伸出手够他的碗,不满地哼唧,小身子也在椅子上待不M.pARtSoRDEr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