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这样的事情,则会找到到官府衙门,请求官府给他们做主。 何心隐并不觉得东西方的区别有什么高低之分,只能说这是因为政府权力的区别,造成的义务区别。 或者说如今西方这一套东西,在这片大陆上也曾经出现过。 比如汉初黄老治国思想下,吕后到文景时代的轻徭薄赋政策,也是这种无为而治的思想。 可是无为而治,并不代表就能保护普通百姓的利益。 文景时期虽然国家得到休养生息,但是也让豪强大族开始扩张。 这也很容易理解,在更缺乏管制的社会中,自然是强大的个体会积累更多的优势,劣势的个体则会被欺压。 大官府自然也不全是好处。 无限权力的大官府,自然也要承担无限的义务。 可是要享受权力容易,想要承担义务难。 权力和义务对等,这也是何心隐在立法的时候秉持的基本原则。 看来西方的经验不管用了,金融和保险的问题,何心隐没有任何参考的经验。 大都督提出的保险准备金的问题,确实是财政上解决保险暴雷问题的方案。 可是需要一个监管保险行业的部门,就需要更多的人员和更多的经费。 如何制约这些官吏的权力,这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而何心隐想到的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些人员和经费到底应该谁来承担? 普通百姓和保险八竿子打不到关系,官府收上来的赋税却要供养这些部门的人员。 而且凡是涉及到保险这种和钱有关的行业,必然是非常专业和复杂的,这对于官吏的要求也是极高的。 也许别人不会考虑这个问题,但是何心隐更关心的还是权力和义务的问题。 普通百姓上交的赋税,全要给这些玩保险的人擦屁股? 何心隐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阿方索突然说道: “何大人,我这次来也有一件事想要请求您。” 何心隐抬起头,阿方索说道: “我们这些做沿海生意的船主,经常要雇佣船员,不过苏州府的红契太少了,能不能请官府多印一点?” 红契,就是官府盖章的格式契约。 原本红契是用在大明土地买卖中的,民间土地买卖过户后,需要从官府求一份盖上章的契约,存放在购买者家中和官府的架阁库中,作为日后征税的凭证。 本来红契只用于土地交易中,但是随着东南商业活动的增加,更多的商人在其他交易中也开始使用这种红契。 原因自然也很简单,有官府盖章的契约,等于有了官方的认证,日后去打官司的时候,也要比民间契约更有效一些。 何心隐为了方便苏州的商业交易,在雇佣、买卖、借贷这一些常见的经济活动中,也印刷了加盖了官府盖章的红契,这种算是官方认证的制式合同。 而随着苏州府的商业活动愈发的繁荣,红契自然有些不够用了。 阿方索船长抱怨道:“码头的红契不够用,地下黑市的红契却要加钱买。” 何心隐抬起头问道:“你是说,有人将官府免费发放的红契拿到地下黑市贩卖?” 阿方索船长点头说道:“是啊,一份红契都要一百文银子,比一份报纸价格还贵。那些大宗货物的买卖红契甚至要一两银子!” 何心隐露出寒意,这不用说了,自然是和红契有关的官吏勾结,故意减少免费红契的发放,将原本应该免费的红契拿到黑市上贩卖。 “阿方索先生,这件事我已经知道了,感m.pArtsOrdER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