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在一旁安静吃蟹的安儿没想到话题还能忽然转到他身上去,连忙放下剪刀钳子,苦着脸道:“在苏州那几年,交道打得都数不清了,儿子这辈子都不想再看到他们的脸,不想和他们算账扯皮了。您就饶了儿子吧。” 康熙白他一眼,“没出息!” “儿子明年就滚热河给您种地去,早熟稻若能在北方推广开了,请您把那个‘没’字给儿子撤去吧。”安儿嬉皮笑脸地道。 康熙道:“你那地是给朕种的?那是给天下万民种的!” “皇父您是天子,万民君父,为天下万民种的,不就是为您种的吗?”安儿笑眯眯道。 康熙又白了他一眼,道:“想什么时候动身,想要哪些人,都需要谁配合,回去自己琢磨再与我说。你六舅舅兼任正蓝旗蒙古都统,有需要帮忙的找他也成。” 安儿笑嘻嘻地道:“这岂不算是以权谋私了?” 康熙瞪了安儿一眼,看起来他的靴子非常想和安儿的臀部亲密接触一下。 可惜还在饭桌上,安儿又是成家的人了,儿媳就在旁边,只能作罢。 但他还是不忘对安儿道:“成家立业的人了,有些正形,再叫你媳妇看了笑话!” 论礼,今日的晚膳至少该分两席,敏若一向懒得搭理那些比老太太的裹脚布还又臭又长的礼法习俗,叫洁芳自己单独一席肯定不好,她带着瑞初洁芳一桌吃、康熙和安儿一起吃又显得太刻板,何况康熙也想跟女儿一起吃顿饭。 他本不是那等十分死板之人,对他来说,礼法只不过是可以利用的工具,是他要将礼法握在手里掌握道德思想双制高点,而非成为被礼法操纵的傀儡。 所以这点小小的逾矩,他显然没放在心上。 洁芳出身书香门第,又是江南人,本该是最在意这些的,但几年相处下来,却不难看出洁芳对那些礼法规矩颇为平淡甚至有些冷漠,对礼法的态度和康熙甚至有共通之处。 敏若为此大松一口气,也因此洁芳才与她、与瑞初都愈发投契。 这一顿饭,桌上除了康熙其实吃得都不大轻松,敏若脑袋和身体分离,脑子狂转不影响她毫无顾虑地填饱肚子。 天大地大,还有吃饭睡觉大吗? 无法无天的前造反分子、现退休人士敏若如是想到。 膳后,敏若从康熙口中听到了一个“噩耗”。 出笼的时间久了,如今诸事已毕,也该回笼了。 在广东吃吃喝喝,享受着温暖的气候过得十分快乐的敏若,想起回去路上马车、行船种种苦难,霎时间只觉眼前一黑。 第一百五十二章 回京之路对敏若来说,可以称得上十分不友好。 她本是不晕船也不晕车的,可架不住路途迢迢,康熙又着急回京处理后续事件,无论行船还是坐马车都赶得极快,这就难为了敏若了。 路途奔波,头晕恶心和食欲不振都是常见的症状。 敏若想蒸汽机想得眼睛泛绿光,现实里还是不得不向交通方式低头,每日昏昏沉沉地在船上、马车上煎熬着。 更倒霉的是去岁在外浪荡折腾大半年,敏若没有腌渍青梅果脯的机会,且她口味挑剔,市售的大半果脯都入不了她的口,回程一段颠簸一段晃悠的路上,幸而还有迎冬催促兰齐不断送来的晾晒出的杏脯生津开胃。 瑞初安儿沿途也想了不少法子采买果脯点心,都不合敏若的胃口。要采买自然不好只孝敬敏若这一份,康熙不知内情,还感慨欣慰于女儿的孝顺,并因此洋洋得意,试图来跟敏若炫耀。 敏若都懒得搭理他。 纵然一路“疾行”,大部队人马的行进速度就摆在那,抵达京师时,京中的气候也已微热了。 京师中正是柳叶抽芽、迎春绽放、桃李争芳的时节,康熙甫一回宫,立刻往宁寿宫向太后问安。 他一去便是近半载,连过年都未能回宫,太后猜测出多半是有大事,听着外头各种风言风语,只觉心中难安。 她在宫中的安稳生活都是依仗康熙而来,这些年相处下来,太后努力做好了一个宫里的吉祥物太后,康熙作为帝王以自身仁孝教化万民,太后省心,他自然也百般孝顺。 这些年随着太后年迈、康熙也上了岁数,原本年岁相差不大的二人倒还真处出了几分母子情。m.paRTsORDeR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