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出远门去了,文哥儿心情好得很,谁给他赠诗他都开心地回诗相和,到出发时还乐滋滋地扶着船栏杆向留在京师的亲朋好友挥手道别。 官船大多走运河,运河年年都有专人治理,且修得又宽又直,大多数时候都不怕迷航和突发险情,连夜里都能慢悠悠地航行,可比靠两条腿走到西安府要快多了。 第一站,天津! 天津这地方古时不叫这名儿,还是靖难之役时朱棣从这里的渡头挥师南下,才给它赐名为“天津”。 朱棣登基以后这里就成了大明的天津卫,建城于小直沽,增设左右卫,并称为“天津三卫”。 天津卫城落成至今也有了九十余年的历史,再熬几年就能自称百年老城了! 官船抵达天津渡口的时候,文哥儿还和谢豆他们讨论起了天津三卫的设立过程,并且把“天津卫城百年庆”记在小本本上。 有个这么好的噱头,不搞个盛大活动拉动天津卫经济实在可惜! 算算时间,到时他估摸着也就十七八岁,绝对不可能变成一年到头抽不开身的社畜,呼朋唤友过来玩耍完全没问题! 咱要懂得自己创造出行机会! 谢豆见文哥儿两眼放光地看着天津卫城,一副恨不得马上上岸去琢磨“百年庆”怎么搞的模样,只能感慨文哥儿想法真是多。 听听吧,这小子才刚出来就暗搓搓谋划好几年后的出行了。 李梦阳和王九思也在欣赏远处的天津卫城。他们来的时候也凭着举人身份蹭了船,可惜那时候他们都惦记着接下来的会试,哪有闲心赏玩沿途风光? 这会儿能借着出外差的机会回陕西,他们都跟文哥儿一样满心愉悦,只觉沿岸的景致都新鲜得很。 这次领队的人是王守仁,事实上单论官职的话,文哥儿这个当弟弟的起步官职还要略高一些,只不过文哥儿才十岁,让他来领队大伙哪里能放心? 王守仁是去过陕西的,又是文哥儿的兄长,由他来领队大家都挺满意。 此时王守仁让官船在天津渡口停了下来,文哥儿还有点纳闷:“才刚出发,还不用补给吧?” 本来他还以为只能远远地看几眼天津卫城来着! 王守仁道:“有人要借个船回祥符老家去,早前已经说好了的。” 文哥儿一听祥符老家,顿觉有些耳熟。张仑当初给他搜罗稻种,不就命人回祥符老家弄回来的吗? 文哥儿一下子蹦了起来,跑到船头看有谁上船。 他才刚跑过去,就瞧见了领着群国公府侍卫的张仑过来了。 文哥儿没想到这次人这么齐,小时候认识的朋友都来了大半。他乐滋滋地跟张仑打招呼:“你要回河南老家去啊!” 张仑也笑道:“受祖父之命回去办点事。” 天津卫是京畿最为重要的漕粮转运中心,目前还是实施军事化管理。 张仑前些天先到这边交接点事务,临行前与人在兵部的王守仁打了个招呼,准备乘官船回趟老家。 以英国公的地位,张家人乘个官船自然是很随意的事。 漫长的航船过程十分乏味,像明末的张岱便写了本书叫《夜航船》。 原因就是南方水网密集,动不动就要没日没夜地坐船。 长夜漫漫,夜航无聊,大伙又睡不着,索性围坐在一起闲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及。 张岱且聊且记,记出一本古代文化常识,取名为《夜航船》就是因为这个出处。 如今才是冬末春初,入夜后外头还是很冷的,文哥儿便热情地邀张仑进船舱里跟大伙一起围炉夜话。 出门第一晚早早睡下多浪费,都来吃吃喝喝顺便聊聊天!!! 我们这艘船上人才济济,怎么都得聊出十本八本书来才够本! 张仑似乎早有准备,取出坛香醇的米酒让大家架在炉子上温了吃,还备上了松子榛子等等果仁以及过年必不可少的香脆麻花。 全都是他命人在天津卫搜罗来的适合边唠嗑边打牙祭的吃食。 眼看每个人手边都摆得满满当当了,文哥儿只觉十分感动,直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张仑也”。 可算弥补了他不能登岸吃遍天津卫的遗憾! 王守仁这个当哥的都看不下去了,摇着头说道:“等去了河西走廊那边,你可别为了口吃的就被人骗走了。” 文哥儿一脸“你是不是瞧不起我”的愤慨,振振有词地反驳道:“那怎么可能?起码得顿顿都有好吃的我才会跟人走!” 众人都哈哈大笑。 ?M.partsoRdEr63.COM